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音樂廳、美琪大戲院 百年上海文藝建筑變遷

2025年09月26日17:49 | 來源:上海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探索】上海音樂廳、美琪大戲院……感受百年來上海文藝建筑的歷史變遷→

市住建委、市歷保中心介紹,上海的文藝類歷史建筑,多誕生於20世紀初至中期,它們的風格類型豐富多元:既有上海音樂廳那般遵循新古典主義范式,以庄重的柱式、對稱的立面與典雅的內飾傳遞古典藝術氛圍的建筑﹔也有美琪大戲院融合裝飾藝術派(ArtDeco)風格的作品,用幾何線條、金屬質感與流線型設計呼應近代話劇與電影的現代性特質﹔還有上海大世界這類兼具折衷主義與民俗特色的建筑,通過多元空間布局與市井化裝飾,適配雜耍、戲曲、曲藝等民俗文藝的展演需求。

今天帶領大家解讀三座文藝類優秀歷史建筑:延安東路523號(上海音樂廳)——江寧路66號(美琪大戲院)——西藏南路1號(上海大世界),感受百年來上海文藝建筑的歷史變遷↓

三座文藝類優秀歷史建筑地理位置標記

01.上海音樂廳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上海音樂廳現狀

上海音樂廳位於延安東路523號,建成於1930年3月,前身為南京大戲院,是上海第一座由中國建筑師范文照、趙深設計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劇場建筑,也是我國第一座音樂廳。

20世紀30年代上海音樂廳(原南京大戲院)舊照

音樂廳為歐洲古典主義風格,採用鋼筋混凝土、砌體與木屋架的混合結構形式,佔地面積為4230.8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2986.7平方米。其標志性的正面門樓上部採用兩根半圓形古典圓壁柱和兩根四分之一古典圓壁柱,形成三開間壁龕和3扇圓拱形窗,上方配以浮雕裝飾和雕花屋檐,整座建筑典雅大氣。

上海音樂廳內部

上海音樂廳作為上海文化地標之一,對於觀眾和市民朋友們都有著特殊的意義,被親切地稱為上海的“城市音樂客廳”。自1960年起,歷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等多項重大音樂活動均在此演出,國內外的音樂團體來滬,也大多在這裡演出。

長久以來的雨水沖刷、自然老化導致建筑外立面污損嚴重,並且各類配套設施因長期的滿負荷運轉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為此,上海音樂廳於2019年3月閉館啟動保護修繕工程。本次修繕以修復文物保護建筑原貌、提升觀演效果、合理優化空間為主要方向,對外立面和室內柱、牆、頂、地面等進行了保護修繕,對局部機電管線、舞台設備設施進行了更新改造,對非文保區域空間布局進行了調整與裝修。 修繕后的上海音樂廳重新煥發光彩,已於2020年9月2號正式對外開放,用其沉澱近百年的底蘊,向八方來客遞上了一張獨具特色的上海城市文化名片。

02.美琪大戲院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美琪大戲院現狀

美琪大戲院位於靜安區江寧路66號,始建於1941年,是建筑師范文照的代表作品,也是上海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美琪”之名是從數千封觀眾來信中征集而得,取自“美輪美奐,琪玉無瑕”之意。作為上海的西片首輪放映影劇院,美琪大戲院是上海歷史與文化的見証者。梅蘭芳、烏蘭諾娃等大師都先后在此登台演出經典。

美琪大戲院舊照

美琪大戲院佔地面積約425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7220平方米,為二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整體呈現裝飾藝術派風格特征,布局功能明確,空間富於變化,室內的樓梯與地坪採用奶油色磨石子材料,柱子壁面的設色新穎雅致,從外觀到室內體現出近代美國式建筑簡潔明快的設計手法。

美琪大戲院內部

此次改造旨在延續其文化影響力並提升演出功能。改造內容包括舞台機械、燈光音響及多媒體系統的全面升級,同時對觀眾區與后台空間進行優化。調整觀眾席底座角度改善視線遮擋問題,並將樂池改造為可調節升降、可拼接固定的特殊觀演區域。在保留歷史建筑外觀與藝術氛圍的基礎上,提升演出質量與觀演體驗。

03.上海大世界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上海大世界現狀

上海大世界位於西藏南路1號,黃浦區延安東路和西藏南路交界處,始建於1917年。如今,大舞台匯聚成為非遺雜技、曲藝、歌舞、群藝的展示平台,同時對社會院團開放,成為群藝表演的文化大舞台。

20世紀50年代大世界的自行車表演以及劇場內景

大世界佔地面積為8000多平方米 ,建筑面積為14700平方米。由十二根圓柱構成的六角形尖塔,高度達55.3米,不僅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還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目前,大世界總面積為16800平方米,U字形結構,共4層,專業內容分布在2至4層,每層4個,共12個展廳。

如今的大世界內景

2016年,大世界建筑以保持歷史原貌為總體原則,著重在重點部位、特殊材質方面進行了修繕和復原。大世界建筑外立面採用了斬假石,經人工斬鑿出優美裝飾紋路,既保留原有的建筑特色,又具有厚重質感,經久耐用。在建筑內部,大舞台和中庭、連廊作為大世界獨有的建筑風格,進行了原樣復原﹔室內主樓梯恢復原有的紅色水磨石材質,走廊和六角亭頂部細節恢復了大世界原有的裝飾線。大世界的百年歷程是上海文化生活、經濟發展的縮影,改造后的大世界成為了非遺展演、互動的平台,豐富現代市民多元化的娛樂休閑生活。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隨申Hi

資料:市住建委、市歷保中心、上海建工四建集團有限公司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