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中醫醫院開設減重門診,半年為近300人建檔

天山中醫醫院開設減重門診,半年為近300人建檔
17天瘦14斤,為啥醫生潑冷水?
■《黃帝內經》將肥胖分為肥人、脂人、膏人、肉人4類,需對症下藥
■“肥人”的特點是全身肥胖,肌肉鬆軟,體力較弱,容易疲勞﹔“脂人”的特點是肥胖且肌肉緊實,體力正常,但血脂偏高﹔“膏人”的特點是腹部肥胖明顯,四肢相對纖細,皮膚油膩,活動量少,極易疲勞﹔“肉人”的特點則是體重超標,肌肉發達,食欲旺盛,體力充沛
今年4月1日,長寧區天山中醫醫院正式開設體重管理MDT門診,近半年來,已有280余名患者在此建立了減重檔案。
日前,中華預防醫學會醫療機構公共衛生管理分會發布《成人健康體重管理白皮書(2025)》,73%的受訪者表達了對體重管理的期望,64%願意付諸努力,真正行動者佔55%,而將其融入日常形成習慣者僅為38%。
“這半年以來,我們也陸續接診了許多患者,但不乏隻來一次,逐漸‘失聯’的情況,和《白皮書》反映出來的‘漏斗效應’一致。不過,也有不少達到減重目標,同時讓健康理念持續融入整個過程的患者。”天山中醫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趙嘯講述了幾個令她印象深刻的故事,“真正的減重,並不是讓體重秤上的數據下降那麼簡單。”
不恰當減重易造成風險
32歲的小美產后三年內,體重激增了40斤。初次就診時,她的體重是90公斤,BMI(身體質量指數)達到31.9,體脂率為39.6%。
這家以中醫診療為特色的醫院,在體重管理門診一站式集合了內分泌科、營養科醫生與康復治療師和專科護士。在代謝和體能評估、InBody(人體成分分析)后,醫生為小美開展了個性化營養處方搭配中醫湯藥、針灸的綜合治療。除此之外,還要求她每天騎自行車40分鐘,心率需要達到每分鐘120至140次。
小美不斷詢問醫生,堅持1個月能瘦幾斤?“因為我以前也嘗試過減肥,但每次都反彈了。所以聽醫生說的這些辦法,感覺差別不大,咬緊牙關的話我肯定能做到。”
17天后,小美回到醫院復診。再次站上體測儀,顯示體重下降了14斤,她很高興,原以為醫生會表揚她,卻不料被潑了冷水。“你的體重下降過快,不利於健康。180斤的體重,應該在3至6個月的時間內減重10%至15%,也就是說,最快3個月減18至27斤。”趙嘯告訴小美,最初的1個月應每周減3至4斤,第2個月每周減2至3斤,第3個月每周減1至2斤。“而你在接近兩周的時間裡就減了一個月的量,減重過快有可能造成脫發、月經紊亂及其他一系列問題。”
人體成分分析報告也佐証了趙嘯的判斷:小美驚訝地發現,自己的體脂率不降反升,達到41.7%。再次仔細分析后發現,小美減重以來,每天幾乎不吃主食,而且每天騎自行車長達70分鐘。“體脂率上升是因為營養不均衡,主食過少,導致肌肉丟失過多。”為此,醫生建議她進行自重訓練,如空腹跪姿俯臥撐﹔再進行有氧訓練,如空腹騎動感單車﹔運動后,應馬上補充碳水和蛋白質。又過了兩周再來復診,小美的體重又下降了5斤,但體脂率下降至35%,肌肉量也有所上升,基礎代謝提高了。
趙嘯說,人體的肌肉從30歲開始流失,40歲后加速流失,應盡早儲備。不恰當的減重易造成風險,如果是老年人群,肌少症會增加跌倒失能、骨折等發生率,嚴重影響晚年生活質量。
幫助患者持久管理體重
接診時,不少患者坦言,選擇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減重,其實也是希望能解決肥胖之外的問題。“中醫講究辨証分型,雖然都說‘胖’,但其實是不同的胖法。”趙嘯解釋,《黃帝內經》將肥胖分為肥人、脂人、膏人、肉人4類,需對症下藥。“肥人”的特點是全身肥胖,肌肉鬆軟,體力較弱,容易疲勞﹔“脂人”的特點是肥胖且肌肉緊實,體力正常,但血脂偏高﹔“膏人”的特點是腹部肥胖明顯,四肢相對纖細,皮膚油膩,活動量少,極易疲勞﹔“肉人”的特點則是體重超標,肌肉發達,食欲旺盛,體力充沛。
在趙嘯看來,除了對外貌美觀的追求,肥胖與多種疾病關系密切。“幫助這些患者在減重的同時控制甚至逆轉代謝疾病的症狀,或許是各大醫療機構開設減重門診的重要意義之一。”
68歲的嚴先生是其中一位受益者。“我得糖尿病11年了,降糖藥一把一把地吃,也算是控制得住。可三年前右腳骨折后,運動量減少,體重長了15斤。”他向醫生倒苦水。目前,嚴先生身高175厘米、體重89公斤,爬樓梯總是氣喘吁吁。更棘手的是體重增加后血糖飆升,空腹血糖達12mmol/L(毫摩爾每升)。
“老嚴初診時的人體成分分析顯示體脂率為33%,內臟脂肪面積更是達到130c㎡(平方厘米)。這一數據的正常值應該不大於100c㎡。”由於多項指標超標,醫生建議其住院治療。入院后,營養師為其稱重飲食,康復科醫生指導其進行上肢增肌鍛煉及下肢康復治療,內分泌科醫生為其調整降糖方案及針灸治療。10天后,嚴先生的體重減輕了5斤,血糖經控制達標了。出院后,他每周前往門診復診一次,繼續飲食、中藥、針灸及運動的綜合干預。兩個半月后,他的體重下降了20斤,隻需一種降糖藥就能控制住血糖。“現在我的BMI下降到25.9,體脂率減到29.7%,內臟脂肪也減到105c㎡,身體比以前強壯了。”
趙嘯介紹,除了單純性肥胖,接診的患者中包括2型糖尿病合並肥胖、甲減合並肥胖、壓力性肥胖、骨質疏鬆伴肥胖等各種人群。此外,對女性而言,肥胖對月經會造成激素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炎症因子干擾等影響。
“要促使體重管理‘知行合一’,就要為每位患者開出精准藥方。”天山中醫醫院院長馮輝表示,醫院將以該門診為契機,繼續開展“一站式”診療服務,幫助更多市民科學、有效、持久地管理體重。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黃楊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