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沁人心,服務驛同行
——滬東新村街道多維度織密新就業群體“夏日防護網”

滬東新村街道黨工委以“精准識別需求、高效整合資源、主動貼近服務”為主線,通過黨組織統籌協調、區域單位協同參與、社會力量廣泛助力,構建多維度、廣覆蓋的關愛服務體系,聚焦新就業群體的實際需求,以引領區“美好家園”建設為依托,推動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增強新就業群體的歸屬感和融入感。
黨建引領方向,精准識別“夏日痛點”
盛夏時節,熱浪席卷申城。滬東新村街道高度重視高溫環境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防暑降溫與勞動保障問題,依托前期“情暖浦東一家人”主題活動打下的良好基礎,街道進一步發揮黨建引領下的統籌協調功能,以網格為單位,組織黨員干部、工作人員等深入金橋路、文峰商圈、天物園區及南中北綜合網格內的快遞驛站與配送站點,開展“高溫問需”專項調研。同時,街道還在利津路黨群服務中心、金橋路黨群服務中心、來客廳黨群服務站三個網格主陣地上設置了微心願牆,快遞外賣小哥隨時可以提出需求,網格陣地會在第一時間進行發布。
“我們每天派送單量超過200件,中午最熱的時候也不敢休息,就怕超時”“喝水倒是方便,但經常是燙的,能有點冰水或者鹽汽水就好了”“手機膜買的便宜,高溫下時常卷邊破損,特別耽誤事”……一線走訪和微心願征集中,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們紛紛吐露心聲。街道並沒有停留於“聽”,更著力於“析”,迅速梳理出“飲水保障差、休息納涼難、手機貼膜煩、健康關懷少、高溫權益認知弱”等五大類共性問題,明確具體服務事項,吸納職能部門、區域單位和街區黨組織力量開展實際服務,實現“需求清單”與“服務清單”精准對接。
資源整合發力,構建多元“清涼矩陣”
街道充分運用“五五”工作法中的“共建單位幫一點”“社會企業撬動一點”的治理眾籌機制,成功撬動轄區眾多區域單位、社會組織的資源和力量,共同構筑起一個多層次、廣覆蓋的“清涼服務矩陣”。
在硬件支撐上,街道總工會戶外職工驛站全面升級“夏日模式”。驛站內空調全天候開放,備有充足的直飲冷水、冰鎮鹽汽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防暑物資,並提供免費Wi-Fi、手機充電設施、微波爐等,確保小哥們“渴了能喝水、熱了能乘涼、累了能歇腳、飯涼能加熱”。同時,針對“手機膜易損、貼膜不方便”的痛點,街道積極協調上海移動,在驛站及主要商圈提供免費貼膜服務,小小舉措解決了他們的“心頭大患”。
在健康關懷上,街道聯動滬東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資源,將“健康直通車”開到站點門口。除了提供血壓測量、暑熱疾病預防咨詢等常規服務外,還特別針對騎手常見的腰椎、關節勞損等問題,開設了簡易理療體驗和健康講座。街道總工會組織“工間八段錦”教學課程,由專業教練帶領職工調節呼吸、舒展筋骨,通過傳統養生增強活力,以健康狀態應對高溫挑戰,幫助他們在高強度工作中保持良好狀態。在街道的影響號召下,不少商家和企業也加入了服務隊伍中:有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送來大量鹽汽水,成為騎手們酷暑中的“解渴甘露”﹔公益聯盟商戶攜程旅游借七夕之際,向騎手送上表達謝意的花束,讓獨自奔波的日子也充滿儀式感﹔暖“新”商戶“贊點”理發店提供免費理發券,幫助騎手以更清爽利落的形象服務城市﹔柳埠路“和善園手工大包”免費為戶外勞動者發放10萬份餐包,環衛工人、外賣小哥等可在任何一家和善園門店領取一份新鮮出籠的包子和一杯冰鎮酸梅湯。
在權益保障上,市場監管所、街道總工會開展協同行動。市場監管所積極宣傳食品安全衛生知識和高溫食品儲存要點,在普及知識的同時,表達了對新就業群體安全配送的關心﹔總工會告知普及高溫津貼標准、工作中中暑能否認定工傷、勞動爭議解決途徑等關鍵信息,並引導他們掃碼加入工會組織。“掃碼入會”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戶外工作者的勞動權益,讓小哥們既能“身體降暑”,也能“心裡有底”﹔中片街區的工作人員化身“安全宣傳員”,為騎手開展反詐防宣傳,警惕刷單詐騙、虛假訂單等陷阱,提醒大家“不點陌生鏈接,不踩掙錢陷阱”。
創新服務模式,確保關愛“無縫投遞”
街道此次“夏日清新”活動最大的創新在於改變了傳統的服務供給模式。對於分秒必爭的新就業群體而言,“上門享受服務”是一種奢侈,因此,本次“夏日清新”系列活動的核心思路是:讓服務去追逐勞動者,而非讓勞動者來尋找服務。
北片街區的“站門口活動”便是這一思路的生動實踐。所有服務資源——從公益物資發放、健康義診、手機貼膜,到有趣的安全知識套圈游戲、DIY徽章制作——全部整合打包,直接送往配送站點,在小哥們在分揀包裹的間隙、等待派單的片刻精准投遞。這種“服務上門、不佔工時、即時享受”的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參與率,獲得了小哥們的一致好評。“活動就在門口,不耽誤干活,還能領到東西、咨詢問題,感覺特別被尊重。”一位順豐小哥如是說。
此外,街道還積極拓展“線上+線下”服務空間。線上,通過“滬東發布”公眾號持續推送防暑降溫知識、心理健康貼士、“左鄰右法”心理驛站﹔線下,街道社區黨委和市場監督管理所牽頭成立滬東新村街道“新興領域”友好聯盟,通過整合30余家區域單位提供各項資源與服務,共同打造滬東“暖新商圈”“暖新商戶”“暖新食堂”,發放《騎手服務卡》,除了固定驛站和移動服務點,還鼓勵引導文峰廣場等“暖新商圈”內的50余家“暖新商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更好地服務新就業群體,為持有《騎手服務卡》的小哥們提供折扣飲品、休息區等便民服務,不斷擴大“清涼圈”的半徑。
常態長效賦能,共筑浦東“暖新家園”
“夏日清新”活動並非短期之舉,而是滬東新村街道“四季行動”關愛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街道致力於將對新就業群體的關懷從“季節性慰問”轉變為“常態化服務”,從“單向輸送”深化為“雙向奔赴”。
街道通過“微心願”牆持續收集並實現他們的“小夢想”﹔通過“心靈小屋”和“心理服務日”提供長期情緒支持﹔通過“新興領域微課堂”提升其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與此同時通過邀請他們擔任“網格治理員”“行業監督員”,激發其主人翁意識,共同參與社區治理,使得這群城市的“小蜜蜂”從服務的受益者,轉變為溫暖的傳遞者和社區共治的合伙人。
從“冬日暖新”的臘八粥到“春日沐新”雷鋒服務,再到眼下“夏日清新”的全方位清涼守護,以及未來“秋日潤新”的健康養生關懷,滬東新村街道以黨建為紐帶,串起了一年四季永不落幕的溫暖接力。這不僅切實提升了新就業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凝聚起共建浦東“新”家園的強大合力,生動詮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深厚內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