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蟹塘無人機智能投喂 “崇明1號”10月上市

崇明蟹塘無人機智能投喂
“崇明1號”10月初將上市
伴隨著槳葉強勁的轟鳴聲,一台無人機挂載約70公斤玉米等混合顆粒飼料騰空而起,飛翔在崇明河蟹集團養殖基地上空,均勻地將飼料撒在河蟹新品系“崇明1號”蟹塘的水面上。“無人機操作非常簡單,飛行路線、高度都可以自己設置。和人工撒料不同,蟹塘面積越大,無人機投喂效率越高。”崇明河蟹集團董事長黃春介紹。
“崇明1號”是崇明區聯合上海海洋大學培育的河蟹特色種源,特點是生長速度快、養殖周期短、成蟹規格大,抗病能力、抗高溫能力也比普通河蟹強,目前已成為長三角河蟹產業的“黃金品種”。記者從崇明區農業農村委了解到,近年來崇明全力推動河蟹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通過各種方法提升河蟹養殖效益。無人機精准投喂等智能化養殖技術的應用,有助於推廣標准化、規模化綠色養殖,崇明河蟹品牌競爭力持續提升。
黃春告訴記者,傳統投喂方式需要人工劃船進塘撒飼料,勞動強度大、效率低,還存在投喂不均勻、飼料浪費與水體污染等問題,直接影響河蟹的成活率和整體品質。“採用無人機投喂,僅需十分鐘即可完成數十畝蟹塘的投喂作業。”
為維護好優質河蟹品牌,崇明區農業農村委、河蟹集團等各方還聯合制定了“崇明1號”扣蟹授權生產單位名錄,實施年度審核制度,對授權單位進行動態監管。今年5月,一批優質“崇明1號”蟹苗在崇明各大養殖場“安家落戶”,共交付2.5萬斤優質蟹苗,可滿足6000余畝扣蟹養殖需求,輻射成蟹養殖面積達十幾萬畝。蟹苗入塘后,崇明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嚴密跟蹤蟹苗生長情況,為養殖戶提供精細化指導,還在投放后頻繁深入塘口,密切觀察長勢,檢測水質等關鍵指標。
據了解,今年是“崇明1號”成蟹養殖的第二年,目前成蟹長勢良好,預計公蟹最大規格可達9兩以上,雌蟹最大規格可達7兩以上。再經歷一次蛻殼、貼上“秋膘”后,這批“崇明1號”將於10月初上市。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茅冠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