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釋放“外擺經濟”新活力

人民網記者 葛俊俊
2025年08月31日17:13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在上海,外擺經濟正悄然興起,成為激活城市街區活力、提升消費體驗的新引擎。

今年以來,上海積極作為,連續出台《關於進一步規范外擺位設置提升街區“煙火氣”的若干措施》《支持夜間經濟人氣地標發展的十項舉措》等一系列政策,明確了外擺位的設置范圍、經營時間、業態類型等關鍵要素,還通過“白名單”等制度鼓勵商戶規范經營。7月底,上海發布了首批5個“夜間經濟人氣地標”和5個“夜生活好去處”,為這座“不夜城”的夜經濟持續注入蓬勃活力。

同樣在7月底,黃浦區外灘區域迎來首家設有外擺位的咖啡館。這對商戶及商圈而言,意義遠超咖啡本身,更為那些主動求變、持續創新的經營者們增添了新動力。

隨著“煙火氣”漸旺,外擺位與夜市治理議題也再度升溫。當煙火氣與市容環境秩序產生沖突,應如何化解?商戶經營權、市民享受權、公眾環境權,三者怎樣平衡?8月29日,在九江路69號古象大樓內,一場“煙火入格,活力無界”為主題的“零距離家園·開放麥”舉行,學者、商戶、城管與網格長匯聚,共同探討外擺經濟與網格化治理的融合之道。

“我都難以想象,靠近外灘的一樓黃金位置,這麼大的空間竟拿來做咖啡店。”Plusone咖啡館創始人寶尼更沒想到的是,自己認為比較“出格”的設計方案,獲得了相關部門和業主方的大力支持。“一路走過來,我看到的是一個城市的海納百川。”

這家名為FTC+1的咖啡廳經創意設計,通過可開啟的窗戶、可穿梭的建筑布局,將室內外空間模糊化。外擺位創造出“既能乘涼聊天,又能駐足觀景”的復合場景。

作為上海外擺經濟的先行區,黃浦區推出的“外擺位地圖”清晰展示了全區可設攤和集中設攤的區域,為商戶提供了明確指引。此外,積極探索網格化治理模式,將外擺經濟納入網格管理范疇,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服務,保障外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城市功能從單一性向混合性轉變是必然趨勢,上海正在向這個方向發展。”城市活化研究院創始發起人徐錦泉指出,這種變化帶來了新的沖突和挑戰,需要通過精細化管理來平衡各方利益,包括商戶、居民和游客,通過共治協商實現街區的長期繁榮。瞻昂建筑設計創始人譚若霜對此表示認同,她提出了“去紳士化”理念,認為城市更新不應是“推倒重來”的粗放模式,而應通過“微改造”保留街區的集體記憶與煙火氣。

黃浦區作為上海的老城區,其治理難題具有典型性:歷史建筑保護與商業開發的矛盾、本地居民需求與游客體驗的沖突、靜態規劃與動態需求的錯位,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城管網格長陸嫣坦言外擺管理中的“困惑”:既要鼓勵商家創新,又要守住安全底線﹔既要滿足消費需求,又要避免擾民。她認為,在不斷更新、溝通和博弈中達到平衡,讓該外擺的地方擺出來、不該外擺的地方嚴格控制,是精細化管理和網格治理的關鍵。

南京東路商業街游客密度極高,其外擺需求與居民區、辦公區的訴求存在天然沖突。“對於商業而言,外擺位打造的是沉浸式空間,將室內外空間延伸。南京路缺少讓消費者慢下來、停下來、靜下來的消費場景。”新世界集團市場部經理祝琳表示,今年暑假起,南京東路採用“分時段外擺”“業態調整”等創新模式,將“過客”轉化為“留客”。

此次,古象大樓一樓咖啡廳通過室內外聯動,將歷史建筑轉化為年輕群體的打卡地。這表明城市更新的關鍵不在於空間的“新舊”,而在於能否通過業態創新激活空間的文化價值。

在上海,外擺經濟的發展正呈現出與城市更新、文化傳承等深度融合的趨勢。通過合理規劃外擺區域等一系列創新措施,上海正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特色和高度活力的外擺街區。這些街區將成為市民和游客休閑消費的好去處,更是展示上海城市形象和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