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產業先手棋 上海AI軍團領跑“智能體革命”

配齊模型、算力、語料、中試平台等生態要素,下好AI產業高地先手棋
上海AI軍團領跑“智能體革命”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下稱“意見”),這份人工智能國家級戰略藍圖引發上海AI企業強烈反響。如大模型獨角獸MiniMax副總裁嚴奕駿認為,意見是清晰的路線圖、任務書,將給企業帶來更豐富的業務機會。記者獲悉,上海產業部門已提前出台多個“人工智能+”相關方案,配齊模型、算力、語料、中試平台等生態要素,下好AI產業高地先手棋。
意見謀劃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6大重點領域的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過70%,到2030年超過90%。再到2035年,我國將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
如果說十年前我國強調的“互聯網+”是一場效率革命,此次“人工智能+”則將掀起生產力革命,其中以大模型為基礎,擁有強推理、反思、規劃和決策能力的智能體將是主角之一,且2027年普及率超過70%已近在眼前。
這場倒計時中,上海AI軍團已在領跑“智能體革命”——
比如,上海羚數智能的多任務智能體已化身“不退休的老法師”,在能源、海工、船舶裝備等領域大型國央企“上崗”,成為制造管控、設計協同、供應鏈管理中的靠譜擔當﹔
又如,2023年才成立的上海AI公司自由量級,已推出智能PPT生成工具Pi,AI可自主完成PPT從內容大綱構建到視覺設計全流程,現已收獲百萬級用戶規模﹔
再如,MiniMax今年推出的智能體是一名“多面手”,具備從需求理解、任務拆解到多線程執行的能力,支持全棧開發,可在平台上完成網頁、電商應用等交付任務,下達“做一個橫版游戲,一個小人在線條上往右運動”的要求,僅需10多分鐘即能完成。
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日前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分享其預判,認為AI BPO(業務外包)模式將在未來一至兩年內實現商業化突破,智能體有望通過“按結果付費”方式,在金融、客服、營銷、電商等行業迅速擴張。其中,“滬產”智能體無疑處於第一梯隊,並將推動智能體的任務處理復雜度每7個月實現翻番,也就是說,AI智能體也將有自己的“摩爾定律”。
意見還強化基礎支撐能力,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上海AI基礎支撐能力同樣全國領先。
在智能算力方面,根據去年底印發的《關於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實施方案》,到2025年底,上海力爭全市智能算力規模突破100EFLOPS。這個數字,已超過北京、深圳同期智算規劃的總和。
在數據供給方面,上海成立了全國首家專業的人工智能語料公司庫帕思。作為AI“教材”定制工廠,庫帕思深度參與“模塑申城”中五大關鍵領域、六大重點行業的垂類語料庫建設,現成品語料已超過1800TB。
在優化環境方面,上海已牽頭搭建大模型垂類應用“中試訓練場”,將前輩“踩坑”“交學費”后實踐出的成熟方案與諸多工具作歸集展示,由應用方按需取用,現已覆蓋制造、文旅、醫療領域。
在促進開源生態繁榮上,上海引入開放原子基金會等,自2023年起舉辦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GDC),誓做“最懂開發者的城市”。今年起,GDC一年舉辦兩次。
意見所傳遞的重磅信號,在於“人工智能+”與“互聯網+”相比,已非連接資源,而是重構能力,不是做渠道,而是改變社會運行的底層邏輯。在這場人類生產生活范式的巨大重塑中,上海始終要做先行者、領頭羊。
市經信委最新信息顯示,上海已形成“一西一東”產業裂變大容器,其中徐匯“模速空間”聚焦大模型,浦東“模力社區”瞄准具身智能和垂類應用。2018年以來,上海已實現AI企業、產業規模、人才數量“三個倍增”。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李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