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政務服務轉型升級,上海這幾個區創新實踐

《上海市聚焦提升企業感受 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即8.0版行動方案)提出,在政務服務方面,完善告知承諾信用信息無感核查和歸集應用機制,壓減企業辦事材料,優化辦事流程﹔開展“人工智能+政務服務”行動,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智能審批和申報服務等。
長寧區上線全區首個“接續辦”服務模塊,材料不全也能夠先辦后補﹔楊浦區創新推出“公証繼承+不動產登記”新模式,並試點完成首例全程網辦﹔寶山區通過AI賦能知識產權,“隨申辦”市民雲寶山旗艦店上線“專利超市”﹔青浦區以數字賦能打破服務壁壘,“企呼我應”數字化服務平台正式上線﹔金山區依托竣工驗收電子証照共享,完成全市首例“証照免交、竣工即交証”等。一起來看↓
長寧:上線全區首個“接續辦”服務模塊,材料不全也能夠先辦后補
近日,在長寧區數據局指導下,虹橋街道在“隨身辦·虹橋旗艦店”上推出了全區首個“接續辦”服務模塊,率先探索政務事項“告知承諾+容缺受理”新模式。市民可通過線下填寫承諾書、掃描專屬二維碼、線上補交缺失材料,即可完成事項辦理,無需重復跑動,進一步實現了政務服務“不斷檔、零斷點”。
隨著“一網通辦”平台的持續優化,網上辦事已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首選。但在日常服務中,虹橋街道工作人員發現,有不少居民因操作習慣、材料准備等原因,更傾向於線下窗口辦理,而受理時,仍存在因材料缺失導致往返跑的情況。為打破這一瓶頸,“接續辦”應運而生。
工作人員介紹,“接續辦”通俗地說就是“材料不齊全,先受理后補齊”。這正是對“最多跑一次”的延伸——辦事無需等待,次要材料缺失允許先辦后補。
張女士便是“接續辦”的第一批受益人。不久前,張女士來到受理大廳辦理異地就醫醫療費報銷事項,因遺漏病史資料,想著回家取后再來辦。於是,工作人員向張女士推薦了“接續辦”:填寫承諾書、進行“接續辦”申請登記、回家手機拍照上傳。
一小時后,工作人員通過“隨申辦”平台查閱到補交的材料,第一時間進行了審核辦理並電話反饋。
據了解,“接續辦”作為一項線上補件服務,重點解決了線下辦理“材料不齊就無法辦成”的尷尬局面。市民在首次辦理業務且事項核心要件齊全的情況下,可以先進行預受理,並進入審核程序,待其完成“接續辦”承諾書簽署,並把可容缺的次要材料線上提交后,工作人員可在后台及時進行材料審核,完成受理並電話反饋申請人辦件情況,這既確保了業務受理的規范性,又提升了群眾辦事的實效性,真正讓群眾少跑腿、不耽擱,極大限度節約辦事時間和成本,實現了線上線下“無縫銜接”。
自該功能上線一周以來,已有10余位市民通過“接續辦”成功補交材料,涉及異地就醫報銷、城鄉居民醫保登記、人戶分離等多個高頻事項。
楊浦:創新推出“公証繼承+不動產登記”新模式,並試點完成首例全程網辦
近日,楊浦區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事務中心聯合楊浦公証處創新推出“公証繼承+不動產登記”新模式,試點完成楊浦區首例經公証繼承的不動產轉移登記“全程網辦”,提高了居民辦証的便利度。
以往市民辦理公証繼承類不動產登記,需先在公証機構完成繼承權公証后,再攜帶公証文書至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產權轉移登記,存在“窗口兩頭跑,資料重復交”現象。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區登記中心與楊浦公証處協同探索,依托“一網通辦”平台,通過部門聯動、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實現公証繼承與不動產登記無縫銜接、“全程網辦”。
近日,市民葉女士在楊浦公証處取得繼承權公証書后,體驗了全新的“一站式”辦証服務。公証員通過“一網通辦”平台提交繼承公証文書后,葉女士按照線上提示完成身份信息和真實意願的核驗,在線簽署材料后提交登記申請﹔登記中心實時在線受理審核、稅務部門同步聯動開展核稅,實現全流程數字化閉環辦理。
審核完成后,葉女士第一時間收到了電子產權証書,同時,區登記中心根據葉女士勾選的“需要寄送紙質不動產權証”,通過EMS郵寄的方式將紙質產權証送達葉女士手中。整個流程無需市民提交紙質材料和來回往返,真正實現“公証+不動產登記”“零跑動”。
此次創新實踐公証與不動產登記“一站式”服務新模式,打通了公証服務與不動產登記的“最后一公裡”,為后續拓展高頻服務事項數字化轉型提供可復制的實踐經驗。
未來,楊浦區登記中心將持續深化“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改革,不斷拓展“全程網辦”業務場景,努力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不動產登記服務,為楊浦打造營商環境最暖城區注入新動能。
寶山:AI賦能知識產權,掌上智享專利資源,“隨申辦”市民雲寶山旗艦店上線“專利超市”
近日,寶山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會同區政務服務中心在“隨申辦”市民雲寶山旗艦店推出“專利超市”應用模塊,實現企業專利技術的“視頻瀏覽、精准檢索、一鍵對接”,切實提升專利服務便捷性、增強企業獲得感,推動專利創新成果更多、更快、更好轉化。
“長三角浦江之光連鎖專利超市”是由寶山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指導,多部門單位聯合建設的公益性服務平台,目前已有寶山、無錫等13個連鎖布點,匯集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新興領域的5000多件待交易專利。超市通過面向長三角布局,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專利資源,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讓企業可隨時隨地了解專利“商品”。
“專利超市”接入“隨申辦”市民雲寶山旗艦店后,企業通過手機端即可便捷瀏覽涵蓋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多個領域的專利資源庫。超市依托AI視頻化專利介紹技術,系統全面地展示專利技術的研發背景、技術細節及應用場景。目前移動端專利資源庫已上線開放許可的專利信息97項,挂牌專利千余項,覆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全類型。每項專利均規范羅列基本信息,專利概況、專利分類和交易信息,為有需要的企業和高校院所提供線上對接的便捷服務,構建“技術可視、服務可及、交易可控”的知識產權掌上服務新模式。
下一步,寶山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將持續以移動端應用為紐帶,推動創新資源要素高效流動,不斷盤活高校院所及企業知識產權資源,為寶山“一地兩區”建設提供知識產權動能。
青浦:以數字賦能打破服務壁壘,用高效響應激活發展動能,“企呼我應”數字化服務平台正式上線
近日,一款專為青浦企業量身打造的“訴求管家”——“企呼我應”數字化服務平台正式上線。作為面向全區企業的綜合性訴求服務平台,“企呼我應”數字化服務平台以“一個專班統籌、一套機制保障、一個平台運轉”為支撐,聚焦“主動發現、高效處置、舉一反三、晾晒評價”四個關鍵環節,構建起企業訴求全區域覆蓋、全過程跟蹤、全方位服務的高效閉環管理體系,讓青浦企業真切感受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
破解痛點,重塑企業服務生態。“反饋渠道分散,辦理質量欠佳”是企業在訴求處理方面常面臨的兩大痛點。“企呼我應”數字化服務平台以“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為底座支撐,集訴求反映、全量歸集、分類分派、辦理答復、評價分析、工作晾晒等全流程功能於一體,有效整合區級優質服務資源,打通市、區兩級服務關鍵節點,形成“一個入口受理、多個部門協同”的服務網絡,相比以往的線下分派辦理流程,效率和質量均有顯著提升。
多端登錄,訴求反映便捷高效。無論是通過“一網通辦”企業專屬空間、“隨申辦”企業雲,還是“投資青浦”微信公眾號,或是掃描“企呼我應”平台的專屬二維碼,無論企業身處何地、使用何種設備,都能輕鬆“發聲”,及時反映訴求,徹底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訴求直達,一鍵觸達解決方案。企業登錄平台后,隻需點擊“訴求反映”入口,按提示填寫訴求詳情,系統后台便會依據訴求內容精准匹配責任單位,讓企業訴求傳遞更精准、對接更高效,真正實現“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辦”。
進度可視,全程掌控辦理節點。在“我的訴求”板塊,企業可以清晰追蹤從“待受理”到“辦理中”再到“已辦結” 的完整流程。每個辦理節點的狀態更新、處理進展等都有實時信息反饋,徹底打破信息壁壘,有效緩解企業的“等待焦慮”。
評價為鏡,倒逼服務持續優化。企業可根據訴求實際辦理情況進行星級評價、填寫意見建議。通過這種“辦理-評價-優化”的閉環管理,有效推動各部門加快響應速度、強化處置力度,形成“以評促改、以改提質”的良性循環。
今年以來,青浦區已累計受理企業訴求400余件,辦結率超95%,企業滿意度更是達到100%。從訴求響應“加速度”到處置對接“高精度”,從咨詢服務“個性化”到辦理流程“透明化”,“企呼我應”數字化服務平台正逐漸成為青浦區優化營商環境的亮眼“招牌”,彰顯著青浦服務企業的扎實成效與獨特優勢。
金山:依托竣工驗收電子証照共享,完成全市首例“証照免交、竣工即交証”
日前,全市首例“証照免交 竣工即交証”服務改革頒証儀式舉行,上海麻沼化妝品有限公司依次接過區建管委頒發的《建筑工程綜合竣工驗收合格通知書》、區規劃資源局頒發的《工程建設項目竣工規劃資源驗收合格証》、市確權登記局頒發的《不動產權証書》。
作為全市首個依托竣工驗收電子証照共享實現“免於提交”的“竣工即交証”項目,該案例不僅大幅提升了不動產登記便利度,也將企業竣工投產時間壓縮至最短,成為金山區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創新范本,也是上海以數字化驅動營商環境8.0版改革的生動實踐。
麻沼項目的背后,是金山對“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深入探索。作為全市首個實現“交地、交証、抵押”聯辦+“竣工即交証”“免於提交”雙首例全流程全周期貫通項目,它將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驗收、登記等環節全面打通。在上海營商環境8.0版改革框架下,金山區規劃資源局聯合區建管委、區稅務局、屬地政府等多個部門,從拿地、建設到竣工投產,每一步都細化流程、壓縮時間,構建起“交地—建設—竣工—發証”全鏈條服務體系。
尤其是在“免提交”方面,金山再次實現突破。以數據共享為基礎,企業無需重復提交紙質材料,不動產登記機構通過系統即可自動獲取和核驗竣工相關材料,審批效率提升顯著。同時,系統也打通了跨部門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這一長期頑疾,在市規劃資源局的指導下實現了項目審批等信息的部門間自動聯通,大大壓縮審批時限。從項目竣工申報到發証的整個流程,從原來的30個工作日縮短為1個工作日,真正做到了“數據代跑”替代“企業跑腿”。
為了讓企業辦事更安心,金山區規劃資源局還建立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網辦幫辦”機制。依托“首席登記官”制度,組建“1+N”跨部門幫辦專班,為企業提供“一對一”全流程指導服務。只要企業提需求,部門就能主動對接、協同處理,真正做到了“企業不跑、材料不交、証照直達”。
資料:市發展改革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