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道文化·睦鄰共治】深化“黨建+樓道”共治模式!真如鎮街道用樓道“方寸新景”繪就“真如新願”
樓道,是城市肌理的“毛細血管”,更是基層治理的鮮活注腳。在真如鎮街道的探索實踐中,“黨建+樓道”共治模式正以微空間撬動大治理——從文化營造激活參與熱情,到自治共治破解治理難題﹔從鄰裡互助編織情感網絡,到智慧賦能提升服務效能。
即日起,“今日真如”開設【樓道文化·睦鄰共治】專欄,以系列案例解碼街道如何以樓道為支點,撬動社區共治格局重塑。讓我們走進這些樓道,聆聽其中故事,感受自治共治、和諧睦鄰的美好真如。
近年來,真如鎮街道
不斷探索實踐“黨建+樓道”共治模式
通過激活居民參與、凝聚多元共治
讓昔日冷清的通行空間
蝶變為承載人文關懷的“共享客廳”




樓道之美在空間
方寸之地綻放文明之花
物理空間的嬗變見証著社區治理的巧思。綠洲公寓37號樓在黨員文藝骨干的帶領下,將斑駁牆面化作“二十四節氣”主題藝術長廊,居民活動剪影與墨香畫卷交相輝映,讓傳統文化在樓梯轉角處悄然生長。



樓道硬件的煥新,不僅增添了居民們回家的歸屬感,也能成為整棟樓居民的連心紐帶。陽光新世紀花園12號樓,原先樓內牆面剝落、設施老化,一樓門廳非機動車亂停放問題嚴重,鄰裡矛盾時有發生。2020年起,居民區黨總支鼓勵樓道內黨員、樓組長、居民代表牽頭啟動自治改造,自籌資金實施“微更新”,完成牆面翻新、門廳美化、照明升級“三部曲”,更組建黨員巡邏隊實現了樓道堆物、電動車違規進樓等不文明行為的“動態清零”,讓樓道成為文明新風的展示窗口。
改造前

改造后

在清澗八居民區,整小區電梯加裝工程讓80%以上“懸空老人”告別“雲端漫步”,這項踐行“四個人人”精神的民生工程,不僅托起居民幸福感,更架起黨群連心橋。



相距不遠的中亞公寓,黨組織牽頭打造“紅色議事廳”,破解廢舊物品堆積頑疾,讓逼仄通道重煥生機,印証著“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的破題效能。

樓道之美在人文
溫情互動織密鄰裡網絡
樓道文化的核心,在於重建人際聯結的溫情脈絡。真西一居民區“8號樓換梯工作組”創新協商模式,通過“樓內議事廳”促成32戶居民共識,順利完成電梯更新。該案例催生的“雙業紅”自治會客廳,正成為可復制的經驗范本。



星河世紀城B區55號樓探索“真星工作法”,由微網格團隊制定文明公約、安裝智能監控,破解寵物便溺等治理難題,形成“發現問題-制定措施-效果反哺”的閉環機制。

在真如西村居民區,微型消防站化身“社區藍朋友”,既為獨居老人排查隱患,又變身“應急俠”解居民燃眉之急,詮釋著共建共治的深層內涵。這種黨群互動催生的信任鏈條,讓樓道從物理空間升華為情感共同體。


樓道之美在延展
共治共享激活社區磁場
文明效應正在突破樓道邊界,形成社區治理的“蝴蝶效應”。車站新村“向往號”黨建列車載著便民資源駛向周邊小區,曹楊八村“萬物牆”讓閑置物品流轉喚醒鄰裡溫情,曹楊花苑“聯心涼亭”與“共享植物園”的蝶變,則演繹著需求對接、共建升級的生動故事。特別是由“菜園”到“桃源”的蛻變,既保留著居民自治的溫度,又融入了專業機構的巧思,催生出“三區六聯”的治理新模式。



真光一居民區連續五年舉辦的“春蘭展”,更架起代際溝通橋梁。黨總支邀請“養蘭”達人志願者走出樓道,協助社區連續5年舉辦“春蘭展”,今年更是結合“多格合一”工作要求,將花展送到了星河綜合網格。社區內的阿姨爺叔與星河樓宇內的白領交換了微信,你教我養育技巧,我教你操作手機,一盆盆幽蘭搭起了居民區、街區、樓宇的鏈接平台。


從空間煥新到人文重塑
從樓道自治到社區共治
真如鎮街道的探索實踐
在不斷印証——
激活“最小公共單元”
就能撬動社區治理的最大增量
接下來
街道將繼續加強黨建引領樓道治理
探索“一樓一品”
著力解決樓道內
居民群眾關心的“小事”
用樓道“方寸新景”
繪就“真如新願”!
圖文:社區黨建辦、社區黨群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