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照顧好身體裡的“三兄弟”,讓你保持最佳狀態

2025年08月25日20:21 | 來源:上海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提示】照顧好身體裡的“三兄弟”,讓你時刻保持最佳狀態~

“秋老虎”發威,暑熱未消,濕氣又重,該如何養生?日常養護身體裡的“三兄弟”——“養心”“養脾”“養腎”,讓你時刻處於最佳狀態。快跟著市健康促進中心了解一下吧!

“養心”有巧思

心火旺,常常表現為心煩、失眠、口干等。日常生活中,養心需注意起居、運動、飲食等方面的調養,全方位守護身心健康。

01午睡養心

中午11:00-13:00是心經當令的時段,此時15-30分鐘的午覺是很好的養心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午睡時間不宜過長,睡久了反而容易沒精神。

02散步強心

在早上7:00-9:00出門晒晒太陽,也可以到草地或木質走道上散散步,這樣能吸收少陽之氣,增強心陽。不過要注意,做好頭面部防晒。

03聞香清心

用紫蘇葉、藿香、艾葉、石菖蒲、佩蘭、薄荷、丁香、玫瑰花、佛手、白芷等藥草做個香囊,放在家中或衣櫃裡,散發的香味不僅能殺菌除濕,還能增強正氣。

04食補安心

帶有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蓮子、百合等,能入心降火。

用鮮蓮子和鮮百合煮的“二仙湯”是夏季養心“法寶”,能清心滋腎,老人、小孩都可以喝。

推薦“二紅果”——紅杏與紅棗。紅棗是“百搭”補品,四季皆可吃,既能補氣血,又能養心安神。紅杏則是夏季的“養心果”,性溫味甘,能補心氣、安神志。

“養脾”有良方

濕邪最易困住脾胃,導致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大便黏膩,此時更需注重健脾祛濕。

01抓住“黃金期”

抓住早晨9:00-11:00脾經當令的時間段。

9點前吃完早餐,脾臟就開始努力運化食物和營養,此時不建議再進食,而是更適合專心學習、工作。

02按揉“足三裡”

日常生活中,按揉足三裡穴也有助於養脾。

這個穴位在小腿外側,膝蓋下方四指寬處,經常按揉能健脾利濕。

03常喝“三豆飲”

扁鵲的“三豆飲”很適合在夏季飲用,黑豆、綠豆、赤小豆加甘草煮水,能清痰濕,幫助脾胃運化。

對於上熱下寒的人群,在此基礎上加顆烏梅煮“烏梅三豆飲”,調理效果更好。

需提醒的是,豆飲煮好后喝水即可,吃豆子易引起脹氣。

04食物“祛濕器”

羊肉性溫,多吃羊肉有助人體散寒、排濕,就像給身體加了個“小太陽”。

與羊肉有類似功效的生姜,也是祛濕“利器”,切片煮水或炒菜時加入,能溫化濕氣,避免濕邪困脾。

養脾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別胡思亂想,思慮太多最傷脾。

“養腎”多運動

腳跟是腎經、心經的循行部位,抬起腳跟時刺激經絡,就像給氣血循環“加個泵”,強化下肢氣血循環。尤其適合久坐的上班族,可將腳跟操融入日常生活,從根源上守護健康。

“抬腳跟練習”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緩慢抬起腳跟,保持身體平衡。

初練時,可先堅持1分鐘,熟練后逐漸延長至3-5分鐘,再緩慢放下。

長期堅持做這個動作,能改善睡眠、增強體力。

在此,推薦幾個簡單養生動作,幫助大家通過“輕運動”獲得健康。

“肩胛骨內收”

身體站直,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用力將后背的肩胛骨往中間夾,保持一會兒后放鬆,然后再夾緊。

這個動作反復多次,能刺激背部的膏肓穴、膈俞穴,幫助身體排出痰濕。

“腳趾摳地”

腳趾放鬆,然后用力摳地,再放鬆。

這個動作反復做幾次,能幫助身體更好地放鬆。

調養“心脾腎”,顧好“精氣神”,將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時刻保持元氣滿滿!

資料:市健康促進中心(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科 胡智海 主任醫師、王毅 副主任醫師)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