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又一力作出版問世 敦煌"文化拼圖"又添重要一塊

2025年08月08日15:42 |
小字號

90%從未公開出版,不乏孤本珍本

敦煌“文化拼圖”又添重要一塊

作為敦煌文獻出版高地,上海出版又有力作問世。昨天,國家“十四五”出版規劃項目、“敦煌文獻系統性保護整理出版工程”重要階段性成果《遼寧省博物館藏敦煌文獻》整體亮相。被列入“敦煌文獻全集”的該書歷時兩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向社會全面、完整刊布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敦煌文獻,成為國內散藏敦煌文獻整理和出版工作的重要代表。

作為“敦煌文獻系統性保護整理出版工程”前期項目,“敦煌文獻全集”以高清全彩方式高水平集成刊布、高質量系統整理散藏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獻。由遼寧省博物館研究員郭丹編著的《遼寧省博物館藏敦煌文獻》基於對遼博所藏敦煌文獻的全面整理,進行甄別、歸類、綴合和深入研究,結合敦煌學最新研究成果予以定名,並附敘錄和整理與研究綜述,其中絕大多數文獻系首次完整刊布,5冊新書收錄文獻編號110余號,圖版約1400幅。

上海古籍出版社是國內最早開展敦煌文獻出版的機構之一,也是國內敦煌出版領域成果最豐富、持續時間最長的出版社。多年來,上海古籍出版社一方面與俄、法、英等海外最大的敦煌收藏機構開展合作,遠涉重洋,使散落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獻以出版形式回歸,出版大型圖冊200余種,圖版10萬余幅,包括《俄藏敦煌文獻》《法藏敦煌西域文獻》等重磅之作﹔另一方面與國內敦煌學界、博物館等收藏機構緊密合作,推出《旅順博物館藏敦煌本六祖壇經》《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等圖書,並長期支持《敦煌吐魯番研究》集刊及相關重要學術論著的出版。

遼寧省博物館藏敦煌文獻主要來源於中國考古學家羅振玉舊藏。羅振玉一生致力於搜集、整理古代遺物,在敦煌文獻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堪稱“中國第一人”。敦煌藏經洞被發現后,他一方面呼吁將劫余敦煌文獻送存京師圖書館,另一方面悉心購藏流散的敦煌卷子,並輯錄出版多種文獻。1928年,羅振玉移居旅順,所藏大量珍貴敦煌文獻也隨之被帶到東北。1940年羅振玉去世后,其遺留下的敦煌文獻主要保存在長春、旅順等地。東北解放時,部分羅氏舊藏入藏於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前身),成為遼博敦煌藏品的主體。

遼博所藏敦煌文獻數量達百余號,是國內散藏敦煌文獻中內容豐富、質量極高的一批收藏品。從內容上看,絕大多數為佛教典籍,少數為道教文獻、失佚史籍,其中包括前所未見的佛教論典及社會文獻,年代上起南北朝,下迄五代,由於收藏來源的特點,所藏寫卷中不乏敦煌文獻珍品,對敦煌學、敦煌文獻及其鑒藏研究均有重要價值。

此次出版收錄的110余號敦煌文獻中,不乏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孤本和珍本。如《大乘起信論廣釋》卷上並序,是目前唯一所見卷次為“上”的《大乘起信論廣釋》,可補佚文之闕﹔《菩提達摩和尚碑文》是前所未見的敦煌寫本全本,對研究中國禪宗史及禪宗思想史意義重大﹔《歸文詩四首》(擬),為唐五代文學研究補入新詩四首。

《遼寧省博物館藏敦煌文獻》的出版,讓散落的“文化拼圖”逐步歸位。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呂健說,敦煌文獻流散全球是學界之痛,而國內地方館藏文獻更像散落的拼圖邊緣。遼博這批文獻無論版本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都屬敦煌文獻中的上乘,整理過程進一步實踐了敦煌文獻的跨國綴合研究,體現了敦煌文獻的國際研究視野。“這套書中的文獻,其中90%之前從未發表過,敦煌‘文化拼圖’由此朝著最終完成邁進了一步。”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施晨露)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