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咬就會得基孔肯雅熱?專家答疑:別太緊張

被蚊子咬就會得基孔肯雅熱?別太緊張
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多數為輕症,目前上海沒有出現本土病例,科學防護即可
被蚊子咬了,越看越像花腳蚊子(白紋伊蚊),怎麼辦?昨天,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就許多市民近期關注的基孔肯雅熱相關問題答疑釋惑。
問:什麼是基孔肯雅熱?
答:所謂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目前來看,基孔肯雅熱最明顯的臨床表現是雙側、對稱性的中小關節疼痛,如腕關節、指關節疼痛,多數患者為輕症,極少出現重症或致命病例。臨床上,只要抽血做抗原抗體或核酸檢測,就可以區分基孔肯雅熱、登革熱和寨卡這幾種常見的蚊媒傳染病。
問:如何識別白紋伊蚊?
答:白紋伊蚊在蚊子中屬於中等體形,體底色主要是黑色或深褐色。身體(頭、胸、腹、腿)有明顯的黑白相間花紋,后背中央從頭到尾貫穿一條細細的、筆直的銀白色或亮白色條紋,形狀有點像一道閃電。幾條腿尤其是后腿有明顯的白色環紋,像戴了白色的腳環。
白紋伊蚊是典型的“日班”型選手,尤其喜歡在清晨和黃昏出沒。市民穿著短褲、涼鞋在草叢或樹蔭下活動時需格外警惕。
問:能實現嚴格防控輸入性病例嗎?
答:人口大范圍流動下,要嚴格防控輸入性病例並不現實。發現症狀及早檢測,不要讓患者成為新的傳染源,這是更為關鍵的一步。感染者如體內有病毒,應該及時“被保護”起來,不要再被本地蚊子叮咬。否則一旦病例呈現“本土化”,管控起來會較為被動,管控成本也將更高。
目前,上海沒有出現本土病例,市民也不用太過緊張,日常及時清理積水、減少蚊虫滋生傳播之地,科學防護即可。
問:個人該如何做好防護?
答:台風天、暴雨后及時清理家中積水區域﹔出門可適當涂抹驅蚊液﹔在家中使用紗窗、蚊帳、蚊香等驅蚊措施。物業應做好小區內河道、湖泊等公共區域的積水管理,提前做好防蚊控蚊工作,遠離傳染病,防患於未然。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顧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