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河邊放風箏存隱患 風箏線橫跨馬路成“隱形利刃”

愛好者聚集在蘇河邊小公園放風箏存隱患
風箏線橫跨馬路成“隱形利刃”
近日,有市民向解放日報·夏令行動留言反映,白玉路光復西路路口的一個小公園,成了風箏愛好者的集聚地,風箏線橫跨馬路成“隱形利刃”,非常危險,“已多次、多人不同程度受傷”。
橫跨馬路的風箏線
8月3日,上海迎來台風后的新一輪晴天,白玉路光復西路路口的這片綠地,也恢復了往常的熱鬧。
公園西南角,有一處大理石鋪設的休憩平台,涼亭、座椅等一應俱全。15時30分許,在靠近光復西路側的台階前,一名“全副武裝”著防晒裝備的女子正專注地調整著線軸,看著風箏借熱風一點點攀升,逐漸成為天空中的一個“彩色小塊”。不一會兒,又一個男子拎著風箏來到此處,感受了下風向后,他徑直走下台階,站到了光復西路上。隻見他一手握著線軸,一手拽著風箏線,一邊后退一邊抖動,風箏便左搖右擺地離開地面,偶爾還會飄向馬路另一側。大概過了半分鐘,風箏停止了搖晃,借著氣流扶搖直上,懸在了空中。
臨近18時,休憩平台上集聚的風箏愛好者漸漸多了起來,空中的風箏數量也增加了不少。只是,由於平台面積有限,后來的“箏友”干脆將光復西路作為風箏起飛的操作平台。而這一行為,給馬路通行帶來了諸多風險。
相較於穩居高空的風箏,剛剛起飛的風箏更難控制,因此,現場不時有風箏橫跨馬路。可風箏線大都為淺色,幾乎“隱形”,行人和非機動車往往到了近處才能發現,然后極速剎停。記者在現場觀察時,就看到有跑者到了跟前才發現頭頂上方的風箏線,而騎著非機動車的人,看到了的會減速觀察再通過,沒留意到的,就干脆從風箏線下穿過,頭頂距離風箏線有時隻有幾十厘米,十分驚險。
另外,箏友們選擇的這處放飛地,恰好位於光復西路的拐角處,兩側都存在一定的視覺盲區。箏友們往往一邊后退一邊放飛風箏,有些箏友干脆站在了馬路中央,安全隱患不言而喻。記者就看到有輛機動車沿著光復西路向南行駛,拐入東西向的這段路時,有位箏友的風箏還在馬路另一側上方的低空盤旋,聽到身后的機動車聲音,他趕忙收線,趕在機動車通過前將風箏收回手中。
提醒勸阻效果寥寥
市民在留言中點出橫跨馬路的“利刃”所帶來的安全隱患:卷入車底、劃傷行人不時發生,現場也有不少路人對此表示擔憂。有市民質疑,這樣的小公園能放風箏嗎?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在官微“綠色上海”和“隨申辦”上線了“公園服務查詢”功能,可查詢寵物友好、帳篷休憩、風箏踏青、體育健身四大類的公園服務內容。在“風箏踏青”板塊,可以看到,目前允許放風箏的公園基本都處於郊區,如上海濱江森林公園、上海共青森林公園等,而一些草坪較小的公園,雖然允許放風箏,但對風箏的規格進行限制,如閔行公園和莘城中央公園,隻允許放小型的兒童款風箏。
很多公園限制放風箏,主要出於安全考慮,此前全國各地曾出現多次行人在騎行路上遭風箏線割傷的事故。而且,根據《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嚴禁在架空電線兩側300米區域內放風箏。另外,許多地處中心城區的公園空間有限,加之游客密集,也不具備放風箏的條件。
對此,記者向普陀區綠化市容局進一步了解情況。對方反饋,該區域並非淨空管控區域,無法嚴格禁止在該綠地內放風箏,此前收到市民的投訴后,他們在綠地區域內增設了放風箏的安全提示牌,還增派管理人員加強巡視和進行勸阻。記者也看到,靠近白玉路的一側的確有溫馨提示牌,上面寫著:“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請勿在園內放風箏。”
只是,從記者實際走訪來看,這樣的提醒效果寥寥,甚至為了規避這一規定,箏友們干脆選擇在馬路上活動,這也給管理增添了不小的難度。
普陀區綠化市容局表示,將繼續加強巡視力量,安排人員駐守和勸阻,讓公園行業青年志願者突擊隊定期去做宣傳,同時積極聯合街道、派出所和城管執法隊開展聯防聯治行動,消除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
屬地長風新村街道也表示,將組織服務隊加強該處及周邊動態巡查,並通過現場勸導、提醒等方式開展安全教育,引導居民選擇合適場地活動,全力維護公共秩序和行人車輛安全,營造安全有序的游園環境。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栗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