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季度上海市軌道交通客流分析報告出爐

市交通委指揮中心發布2025年二季度上海市軌道交通客流分析報告。2025年二季度全網軌道交通共計運送乘客9.4億人次,日均客流1031萬人次,環比上升7.4%,同比下降2.5%,客運強度1.18萬人次/公裡·日。清明、“五一”、端午三個假期哪些站點客流上漲明顯?高溫梅雨季客流變化情況如何?……一起來看看吧↓
2025年二季度日均客流1031萬人次,環比上升7.4%,同比下降2.5%。其中,工作日日均客流1176萬人次,環比上升5.3%,同比下降1.3%。休息日日均客流736萬人次,環比上升11.3%,同比下降4.7%。其中工作日的客流下降主要集中在5月,同比降幅2.87%,6月持續降雨與高溫交替影響,休息日客流降幅達到了11.38%,以上因素拉低了整體均值。
二季度各線路客流以同比下降為主,2號線、1號線和9號線日均客流依然位列前三﹔17號線(西岑延伸)、15號線客流同比上升﹔機場聯絡線日均客流4.27萬人次,較一季度3.51萬人次環比增長21.6%。
客運強度較高的線路分別是1號線和8號線,而工作日早高峰滿載率較高的斷面中,較為擁擠的是6號線民生路至世紀大道、8號線蘆恆路至東方體育中心等斷面。
本季度進出站客流同比上漲的站點僅有100個(含5個新增站)[1],佔比24%。客流排行前五的站點分別為虹橋火車站、人民廣場、上海火車站、靜安寺、南京東路。虹橋2號航站樓站因機場聯絡線開通,客流同比上升5成至日均9.3萬人次,位列全網第13位,軌交虹橋火車站受機場聯絡線虹橋2號航站樓站分流影響,客流同比下降12.4%,較一季度8.5%的降幅有所擴大。
注[1]:指揮中心統計口徑:全網411個站點為實際數,即不同線路的同一站點不重復計算,2024年新設5個站點為:康恆路、西岑、康橋東、三林南、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
2025年上半年工作日早高峰客流同比2024年,居住相對密集區域進站客流最大的五個站點仍是泗涇、九亭、佘山、莘庄、曹路﹔另外,虹橋2號航站樓、澱山湖大道、上海鬆江站、漕盈路、景西路等進站客流增量排名居前。早高峰崗位相對密集區域出站客流方面,陸家嘴、靜安寺、南京西路、人民廣場、漕河涇開發區等站工作日早高峰出站客流排行前五,西岑(青浦華為)、龍耀路(徐匯濱江)、虹橋2號航站樓(機場聯絡線引流)、上海南站、康恆路等站客流增量排名居前。
二季度清明、“五一”、端午三個假期全網日均客流同比均下降。清明(4/4-4/6)全網日均客流776萬人次,同比微幅下降1.3%。“五一”假期(5/1-5/5)全網日均客流804萬人次,同比小幅下降2.2%。端午假期(5/31-6/2)相對去年大幅提前,不但臨近高考而且6月1日(兒童節)遭遇全天暴雨,市民即便出行也多以私家車為主,當日全網客流僅480萬人次,拉低三天假期均值至643萬人次,同比大幅下降12.5%。
清明、“五一”、端午期間軌交虹橋火車站及軌交上海火車站客流同比下降,其余樞紐相關軌交站點客流顯著上升。節假日浦東機場境外航班到發量增長顯著,再疊加機場聯絡線對其他交通方式的分流,軌交浦東1號2號航站樓站客流增長超3成。
軌交上海鬆江站2025年上半年走勢總體平穩,僅在重要假期前后有顯著波動。目前的客流紀錄為5月1日創下的4.7萬人次。從下圖也能明顯看到,隨著暑運的開始,6月底鬆江站日客流連續多日在3萬人次以上。
進入梅雨季節,6月各周末市民軌交出行強度與高溫及降雨有一定關聯,公園景區周邊軌交站點客流大幅下降。與3月升溫時周末軌交客流節節攀升相比,6月因梅雨季周末客流整體低迷。軌交客流與本市氣溫、降雨的關聯情況詳見下圖:
通過將3月周末客流漲幅最高的軌交站點(公園景區站點為主)進行盤點,大部分在6月周末表現不佳。但隨著梅雨季進入尾聲,並疊加暑假游客支撐,陸家嘴、豫園及公園、動物園、科普場館類相關站點客流出現顯著反彈。
市域線機場聯絡線二季度日均客流升至4.27萬人次,較一季度的3.51萬人次增長21.6%。其中工作日日均客流4.32萬人次,休息日日均客流4.17萬人次﹔客流峰值在“五一”假期前最后一工作日(4月30日)被再次刷新,達5.79萬人次。
時間維度方面,部分高峰時段客流小幅增長或滯漲,而平峰時段開始補漲。通過與3月份客流數據相比,周一早間時段(8:00-9:00)通勤客流疊加樞紐出行,小時客流進一步上升近1成,而其他工作日該時段客流也有顯著補漲,差距縮小。同樣,工作日的平峰時段也出現補漲,增幅普遍2成以上﹔一季度客流較高的周五晚間(17:00-20:00)和周日夜間時段,則出現了滯漲。
空間維度方面,虹橋與浦東機場兩端的客流集中度微幅下降,線路中段站點流量顯著上升。二季度虹橋2號航站樓日均進出站客流3.24萬人次,佔全線43.4%,浦東1號2號航站樓日均進出站客流1.88萬人次,佔全線25.2%,兩端站點客流比重微降至68.6%,較3月均值上漲約2成﹔國際旅游度假區憑借低客流基數,較3月均值大幅上升33%。中春路、景洪路兩站僅有1成漲幅。
二季度機場聯絡線,虹橋與浦東的客流平均直達率從一季度近30%降至24.8%。直達率較高的時段也並非一定在節假日前后,例如4月12日、6月7日等周六時段,直達率普遍超過31%。同時,全線OD集中度小幅分散,排名前9的OD比重從前期的54%降至50%。OD關系中康橋東—>虹橋、虹橋—>度假區、虹橋—>三林南的聯系強度有所上升。
為配合滬通鐵路二期穿越地鐵線路建設,3號線水產路站(不含)至江楊北路站縮時運營,主要集中在周末夜間和周末清晨時段,影響有限。施工共分兩次,首次縮時運營在5月24日(周六)22:40→運營結束及次日運營開始→9:00﹔第二次施工從5月31日(周六)至次日,時段相同。受施工影響的水產路站至江楊北路站區段,雙向運營由免費接駁公交進行替運,主要影響的是施工次日上午9:00前的進站客流。施工基本提前結束,例如6月1日早上7:45即發布公告恢復正常運營,但周邊市民普遍延后或減少出行。
水產路站在承接4個停運站點的進站客流后,有不同程度的客流增長。其中5月25日7:00-8:00進站客流從常態的293人次增至1038人次,對於站點的運營影響相對有限,但700多人的增量需依靠地面公交消化,對接駁保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二季度體育賽事、場館演出、大型會展等活動密集,引發周邊軌交站點客流短時激增。大型演唱會方面,孫燕姿演唱會於4月26日、28日共舉辦兩場,帶動上海體育場周邊三個軌交站點客流大幅上升。其中,4月26日(周六)周邊三站全天進出站客流合計達11.9萬人次,較前一個常態周六增26%﹔而第二場4月28日(周一)周邊三站客流合計達14.1萬人次,較前一個常態周一增87%,出站到達的客流高峰主要出現在17:00-19:00,與通勤客流有所疊加﹔散場進站客流高峰21:00-22:00,其中上海游泳館站小時進站客流峰值達7389人次。
浦東足球場在6月22日迎來足協杯德比大賽,由上海海港對陣上海申花,盡管當晚大雨磅礡,但仍然吸引了大量本土球迷觀賽,軌交浦東足球場站6月22日(周日)全天進出站客流達1.4萬人次,約為前一個周日的7倍。二季度場館、會展相關軌交站點客流走勢詳見下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兩年一度的上海國際車展吸引大量觀眾參展,期間軌交國家會展中心站日均進出站客流達10.8萬人次。今年車展周期為4月23日至5月2日共10天,客流分布相對均衡。最大客流日出現在4月25日(周五),軌交國家會展中心站全天進出站客流達13.7萬人次,與醫藥展4月9日的客流峰值持平,但顯著高於2023年車展的客流峰值7.7萬人次。
從該站與虹橋火車站的OD關系可以看到,虹橋樞紐兩站前往國家會展中心的客流合計14588人次,佔該站所有到達客流的21.5%,外省來滬觀展比重極高。“五一”假期前兩日,車展仍能吸引大量普通觀眾觀展,OD關系中從虹橋樞紐出發的客流仍維持高位(對比假期后三天),成為本市“五一”旅游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京西路太古匯LV“路易號”引發市民“打卡”熱潮,南京西路站客流大幅上漲。路易威登概念地標“路易號”自6月25日(周三)揭幕當天就持續引發關注,軌交南京西路站當日進出站客流即升至16.1萬人次,較當月中上旬的常態客流水平增1成。
休閑打卡客流在周末爆發式增長,南京西路站6月28日(周六)客流超20萬人次,較前一個周六翻倍,當天該站位列全網客流排行第四位,而臨近的靜安寺站客流平穩,無顯著溢出效應。進站返程高峰則出現在20:00之后,小時客流峰值達到了13629人次,約為上周同時段3倍,相當於大型展會的散場客流水平。
資料:市交通委指揮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