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頭肉+咖啡,滬郊鄉村探索跨界轉型竟迎"爆點"

滬郊鄉村探索跨界轉型,竟迎來流量“爆點”
豬頭肉+咖啡,是種什麼體驗
在上海鄉村,捧一杯雲南咖啡,就著老師傅秘制的豬頭肉和咸菜燒黑魚——這搭配,對滬上文藝青年來說,是繼“蔥油餅配咖啡”之后的又一個新鮮體驗。
這份體驗離滴水湖兩站路程,周末來逛臨港的人,多走幾步路就能到這兒,朱雀小院。它位於浦東新區萬祥鎮新建村,除了新奇的搭配,還有一個村庄跨界轉型的創新探索。
不僅美食和美景
春天,臨港大道南側,金燦燦的油菜花海鋪展開來,成為新建村最早的“出圈”名片。到了下半年,稻田取代了油菜花,四季輪換的田園風光環繞著小院,吸引不少游客前來體驗。
朱雀小院並非豪華餐廳,而是由村集體利用幫扶資金30萬元,巧妙改造而成的一處鄉村空間。其爆火始於一個大膽的創意:將本地傳統美食豬頭肉與現磨咖啡搭配。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豬頭肉配咖啡?有人甚至以為是咖啡裡加了豬頭肉,或者豬頭肉有咖啡味。”村“兩委”班子成員、常駐小院服務的朱麗慧回憶道。但當食客們真正品嘗到經過特殊壓制工藝、口感緊實、據說能吃出羊肉味的冷切豬頭肉,再配上一杯醇香的雲南助農咖啡豆制作的咖啡時,質疑很快變成了驚喜。
“不僅口感上非常爽滑不膩,而且還滿足了年輕人對新奇體驗的追求”,這種“土洋結合”的沖突感,精准擊中了年輕人追求獨特體驗和社交分享的心理。
后廚是另一個戰場。兩位關鍵人物——原本在村裡操辦紅白喜事宴席的阿姨。招牌菜冷切豬頭肉,就是她們智慧的結晶。
最初只是普通的豬頭肉,集思廣益下,創新性地採用了壓制工藝:將煮好的豬頭肉放入模具中壓制定型一個晚上。這樣做出來的豬頭肉,口感緊實有嚼勁,切片后紋理分明,冷吃風味獨特,與市面上常見的軟糯口感截然不同,成為了小院的“靈魂”菜品。
食材的新鮮度是朱雀小院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小院堅持“從田間到餐桌”的理念。蔬菜基本來自本村村民當日清晨採摘的時令菜。咸菜燒黑魚、白斬雞、草頭干菜飯、絲瓜炒蛋以及手工塌餅、餛飩等點心,共同構成了小院富有鄉土特色的菜單。
村干部當“店小二”
朱雀小院的故事,始於一個村書記陳天燕的大膽想法。面對最初引入第三方運營需政府投入較多的方案,陳天燕選擇了更具挑戰但更能惠及村民的方式——自己干。從說服不願改造的老店主人,到帶領毫無經驗的村委會班子摸索前行,其中的壓力與艱辛可想而知。“就怕生意不好,對不起投下去的錢,對不起村民。”陳天燕坦言。
這裡最令人驚嘆的,並非它的美食或風景,而是運營模式——這裡沒有外聘的專業團隊,從點單、上菜、做咖啡到后廚管理、視頻拍攝、宣傳推廣,所有工作都由新建村的村干部們一手包辦。
朱麗慧坦言:“剛開始試營業時,我們連菜單怎麼寫、怎麼服務客人都不知道。客人來了,點菜流程混亂,照顧了這一桌就顧不上那一桌,手忙腳亂。”
最大的挑戰在於心態和技能的轉變。習慣了在辦公室被村民“找上門”的他們,現在需要主動觀察、熱情服務、耐心解釋。朱麗慧提到,有時因為服務不夠熟練,還需要向客人解釋:“我們是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剛接觸這行,請多包涵。”幸運的是,大部分客人對此表示理解和鼓勵。
朱雀小院的“網感”遠不止於此。村書記陳天燕親自帶領村“兩委”班子下場,化身短視頻創作者。他們扛起設備,深入田間地頭,創作了一系列極具鄉土氣息又不失趣味和創意的視頻——
有在油菜花田裡“釣魚”的搞笑橋段,有捕捉地鐵在花海中穿行的唯美鏡頭,還有結合節氣、農事和本地文化的創意表達,點擊量最高可達16.8萬。這些視頻因其真實、接地氣和強烈的感染力,在抖音、小紅書等平台廣泛傳播,為朱雀小院帶來了巨大流量。
今年桃花節期間,朱雀小院迎來了客流高峰。“那幾天真是忙得腳不沾地,”陳天燕回憶道,“單日最高營業額達1萬余元,16張桌子全天爆滿,翻台都來不及”。
清明節當天,因為負責燒菜的阿姨回家祭祖,陳天燕親自系上圍裙,在后廚掌勺。小院門口一度車水馬龍,附近的村民甚至主動打開自家院門,為游客提供停車位,“這些自發的支持,讓我感受到大家對村庄變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運營半年多,朱雀小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營業額已突破百萬元。更重要的是,年底分紅時,小院盈利部分的2%將注入自治金,這些利潤將在未來反哺給村民和村集體。
陳天燕自豪地說:“現在每天聽到支付寶到賬的聲音,就覺得對得起老百姓了。”
鄉村治理新景象
今年是黃雨晴來新建村工作的第五年,她將自己工作場所和方式的變化總結為“從辦公室到咖啡台”。朱雀小院實現了鄉村治理模式的創新。它不僅僅是一個餐廳,更是一個村民議事、情感聯結的公共空間。
每月15號,這裡會舉行“板凳會議”,由村民推選的“朱雀大姐”牽頭,大家圍坐在一起,就村庄事務、小院發展、環境治理等問題展開討論,共同決策。這種形式將鄉村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最基層,激發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
陳天燕書記感觸很深:“現在老百姓找我不是來吵架,而是問‘書記,草頭干還有嗎?’‘豬頭肉還有嗎?’‘還有位置嗎?’”小院成為了密切干群關系、凝聚村民共識的紐帶。
同時,朱雀小院也是經濟活力與文化傳承的平台。“自治金”項目是另一個亮點。在朱雀小院的一角,展示著由村民利用傳統老布手工制作的耳環、發卡、胸針、發簪、紙巾盒、包包等精美文創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富有鄉土特色和藝術價值,也通過小院平台進行銷售,為村民帶來了額外收入,更傳承和創新了本地手工藝文化。你甚至可以在這裡買到現榨的菜籽油。這是村裡千畝“無人農場”種植的油菜花收獲后,利用傳統榨油機壓榨而成的。
新建村的探索是系統性的。除了朱雀小院這個“爆點”,新建村還積極打造“直播小鎮”。在村內一棟三層小樓裡,設立了8間專業直播間。
陳天燕告訴記者,從2023年11月開播至今,已完成約1500場直播,超3000課時,銷售額已超200萬元。直播不僅銷售萬祥本地農產品,更肩負著推廣新建村、萬祥鎮IP的重任。
他們還創新性地開設“絲路電商訓練營”,吸引了如雲南怒江等地的助農網紅前來學習運營技巧。直播間的主播並非外聘網紅,而是積極吸納臨港的大學生、本村年輕人以及返鄉青年,打造一個孵化鄉村本土直播人才的基地,為村庄持續注入新鮮血液。
目前,新建村正積極布局更完整的產業鏈,計劃年底落地的“三水間”精品民宿項目是其中重要一環。未來有望開通游船線路,串聯起朱雀小院、直播間、民宿和鎮區的幻雲東方,形成一條鄉村文旅動線。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牛益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