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速車”成交通安全新隱患,上海交管已開展整治!如何認定、處罰?

“每天開車上下班,都能在高架上碰到‘龜速車’,后面車子都被堵住了,它還在慢悠悠地走……”市民邱先生沒想到,在社交平台發布了一條吐槽“龜速車”的帖子,竟得到500多名網友的點贊和評論。“這或許說明,大家都被‘龜速車’困擾過。”
行駛速度明顯低於正常水平,這種超低速行駛的車輛,被稱為“龜速車”。當“十次事故九次快”成為安全共識,越來越多駕駛員意識到,“龜速車”同樣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而從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角度出發,“龜速車” 不僅讓道路通行效率大打折扣,快慢車交織沖突,也極易引發追尾事故。與此同時,“龜速車”現象背后,往往存在開車瀏覽電子設備等行為。對此,上海公安交管部門已啟用無人機抓拍取証“龜速車”存在的分心駕駛行為。
“龜速車”影響交通效率和安全
通勤路上,邱先生幾乎每天都能碰到“龜速車”:8月5日早高峰,延安高架西向東近茂名南路下匝道,一輛白色小車慢速通行,“我在它后面跟了一分多鐘,忍不住,變道超車了”﹔8月4日晚高峰,內環高架外圈近武夷路,“隔壁車道有個車子,跟前車距離100米有的,它后面的車都在往我們車道變,堵得更厲害了”……
跟邱先生一樣,社交媒體上,網友們對“龜速車”吐槽不斷。有人說,“幾公裡擁堵的源頭,可能是一輛慢悠悠的龜速車”。也有人調侃,“建議給這些龜速車后面貼個‘蝸牛’標志,讓大家遠遠看到就提前避讓,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在城市快速路上,慢速行駛車輛對交通秩序的影響顯而易見,同時還存在安全隱患。“第一方面是效率的損失,它會打破正常車流的節奏,導致‘幽靈擁堵’,即沒有發生事故卻人為造成了擁堵情況,嚴重降低了通行效率。”一名一線交警分析說,另一方面是安全隱患,“當前面的‘龜速車’行駛緩慢時,會迫使后方車輛頻繁變道,引發追尾事故或者側面剮蹭事故,特別是在高架匝道裡或者彎道處這些地方。”
“龜速車”也是誘發“路怒”的重要原因之一。記者採訪了8名駕齡在5至12年的司機,居然都有過破口大罵前車速度太慢的情形。駕駛員黃先生說,前車速度忽然放慢,會引發后車接連應急變道、緊急剎車,事故發生幾率大大增加。
“正因為開慢車存在一定程度安全隱患,高速公路才會設置最低限速。”有專業人士告訴記者,一些城市道路雖不設最低限速,但在道路交通正常情況下,速度最好不低於40公裡/時。
多重因素造成龜速行駛
為何會出現“龜速車”?“很多慢速車輛都存在交通違法行為,比如瀏覽電子設備、撥打接聽手持電話等等。”這名交警告訴記者,分心駕駛行為本身就存在危害:“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一旦遇到突發情況,根本來不及反應,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此外,有些新手駕駛員剛上馬路,潛意識裡認為“越慢越安全”。“學習駕駛時真正上路開車的機會不多,一到路上就容易緊張,只能慢慢開。”今年7月剛剛考出駕照的陳小姐說,目前她平時駕車車速最高不過40公裡/時,經常在路上遭遇其他車輛的閃燈提醒,“有時一緊張反而會熄火,麻煩更多。”
對此,專業人士建議,獲得駕照的新手或剛剛拿到手的新車,最好是在一些道路情況好、車輛少的地方磨合實踐,熟悉車輛各種功能按鈕的位置,體驗車輛的油門和剎車性能,隻有這樣才能盡快找到“腳感”,保持合理車速。
與此同時,有的駕駛員對高架道路和出口不熟悉,降低車速尋找路線﹔有的車輛則是突發故障,減慢速度尋求幫助等,也是出現“龜速車”的重要原因。
針對這些情況,一線交警表示,駕駛員出行前應提前做好規劃並熟悉路線,避免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突然剎車減速等影響交通安全的情形。而碰上車輛在高架行駛時出現故障,警方建議駕駛員找到最近的導流線停車,立即報警等待救援。
無人機取証治理“龜速車”
面對“龜速車”帶來的種種問題,包括上海在內的多地交通管理部門,已對“龜速車”現象展開了治理。這一做法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贊同,但也有人擔心,治理“龜速車”會不會“一刀切”,誤罰了一些正常行駛的車輛?
“治理‘龜速車’,首先要明確法律邊界。如果發現有分心駕駛的違法証據,這是明確可以整治處罰的,但其他情況可能不太好界定。”一名法律界人士表示,從交通安全來講,“龜速車”對通行秩序影響比較大,還需要強調教育和提醒。
實踐中,公安交管部門治理“龜速車”的依據,是執法整治分心駕駛等交通違法行為。對於因客觀原因導致車速慢的車輛,公安交管部門則以教育、引導為主。
目前,針對城市快速路因分心駕駛導致的“龜速車”,上海公安交管部門已啟用自動巡航的無人機抓拍取証。據悉,無人機已能自動抓拍開車瀏覽電子設備、撥打手持電話,一邊開車一邊化妝等交通違法行為。經人工審核確認后,交管部門將依據法律規定,對違法駕駛員處以罰款200元並記3分。
“傳統的執法模式下,駕駛員看到交警就會收起手機,取証難度大。無人機的出現,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讓這些違法行為無所遁形。”這名交警告訴記者,僅在內環外圈新華路上匝道點位,無人機日均抓拍取証分心駕駛違法30起左右,對違法駕駛員起到顯著震懾作用。
在專業人士看來,各地紛紛開始治理“龜速車”,是城市交通管理理念的一次升級。“過去,公眾更多關注的是超速、酒駕等明顯的違法行為,對龜速行駛這種看似無害的行為重視不夠。但現在,隨著城市交通壓力增大,各類影響交通安全和秩序的因素,都需要被重視和改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