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團”玩轉直播間,單場銷售額3000元,賣的是…

近日,在張堰鎮一家合作社的直播間裡,桑園村村民宋秀麗正和秦芬華、朱鳳英、張小丹三位姐妹忙碌地備著貨。合作社負責人、榮獲“大國農匠”鄉村星主播獎的左金蓮在一旁稍作指點,四人迅速分工。支起腳架、卡上手機、連上話筒,一場兩小時的直播帶貨准時開場。
▲宋秀麗和秦芬華相互配合直播帶貨
宋秀麗和姐妹們對著屏幕裡不斷涌入的網友揮揮手,笑著打招呼:“家人們好!今天又來給大家推薦金山的優質農產品了。我們的阿婆瓜是大棚種植,光照足,而且全靠人工除草,綠色健康、老少皆宜……”宋秀麗拿起一個阿婆瓜輕輕一敲,翠綠的瓜瓤和金黃的汁水瞬間展露,清甜的香氣仿佛能穿透屏幕。
“雖說我們退休了,但也想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被社會落下。”宋秀麗笑著說。2024年11月,她和姐妹們報名參加了區農委科教中心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學用貫通試點培訓班。課程為期一年,從短視頻策劃、直播禮儀,再到漲粉技巧,她們從零基礎開始鑽研,每天捧著手機練習,樂在其中。宋秀麗翻出培訓時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直播技巧和網友常見問題解答要點,字裡行間滿是認真。
如今的她們,不僅能熟練操作直播軟件的各種功能,還學會了用短視頻記錄田間生活、果蔬生長,提前在社交平台預熱引流,成了名副其實的“新農人”。
宋秀麗回想起和姐妹們第一次面對鏡頭的模樣,忍不住笑出聲:“今年5月第一次開播,大家對著鏡頭都羞澀得不知所措,有時說著說著腦子就一片空白。”她又打趣道,“有一次忘了開麥克風,愣是直播了半小時,還有一次由於違規用詞被多次警告,直播間被禁了整整三天。”
如今每周一、三、五、日中午11點,她們都會准時出現在鏡頭前。從講解合作社果蔬綠色種植,到現場演示正確吃法﹔從解答物流疑問,到回應售后咨詢,她們配合默契,應對自如。“目前已經播了60多場,最高一次直播間有900多人,單場銷售額突破3000元。”宋秀麗驕傲地說。這些數字或許不算耀眼,但對於平均年齡50歲的她們而言,是日復一日的堅持和在失誤中摸索出的經驗。
今年夏天,在區農委推薦下,宋秀麗和姐妹們帶著合作社的優質水果走進上海市區,參加了展銷活動。“好多市區市民圍著我們的阿婆瓜,咨詢了好多問題,都直夸我們的瓜好吃。”她記得有位宋先生特意趕來,就為嘗嘗金山的特色水果。那次活動讓她們更加堅定信心,“原來我們的農產品在市區這麼受歡迎,今后更要把平台做好,讓更多市區以及全國的網友知道金山、張堰的特色農產品。”除了在合作社直播,她們還常應邀到區內其他直播基地幫忙,把更多金山本地農產品推向市場。
看著一箱箱包裹從金山發往全國各地,宋秀麗的自豪藏不住。她和姐妹們約定,要一直把田頭直播做下去,讓更多人嘗到金山的好味道,讓這份帶著泥土芬芳的“甜蜜事業”,越做越紅火。
(來源:i金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