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行進中國︱鋼城“哨兵”

人民網“行進中國”上海調研採訪團
2025年06月26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瞧瞧,孔雀把草坪‘修剪’得多好!小朋友都能在上面打滾了……”李軍功的話一下子吊起了記者的好奇心。

眼前,幾隻孔雀正在草地上悠閑踱步,它們還會修剪草坪?

李軍功和孔雀腳下是厚實軟綿的馬尼拉草。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攝

李軍功和孔雀腳下是厚實軟綿的馬尼拉草。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攝

“這叫馬尼拉草,孔雀不愛吃,以前種過黑麥草,太好吃,它們連根都吃了,草地變得光禿禿。”看出記者的疑惑,李軍功笑著解釋道,“如何讓孔雀能吃又不吃光,就種了馬尼拉草,結果就是你看到的場景,一根雜草也沒有,為啥?雜草都比這個好吃。”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這是在哪座動物園嗎?

沒錯!它叫“哨兵動物園”,就藏在我國最大的鋼鐵企業之一——寶鋼股份廠區深處,李軍功則是這座動物園的園長。

“哨兵動物園”成立於1993年4月,初衷是為了監測廠區環境,營造回歸自然的生態園林工廠。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座動物園偏偏建在廠區環境風險最大的地方,一牆之隔便是化工區域。

“敢把動物園建在‘污染前線’,是因為我們有底氣。”李軍功的眼神裡透著滿滿自信。

“寶鋼動物園很小,主要是孔雀和梅花鹿兩種動物,為什麼稱之為‘哨兵’?因為它們對環境感應靈敏,在惡劣環境下疾病發生率非常高,可以說是沖在環保第一線。”

李軍功憶起,剛到這裡工作時,孔雀和梅花鹿毛色黯淡,繁殖出來的小梅花鹿基本都是雄性。“這跟當時的土壤鹼性有密切關系,隨著廠區環境持續改善,到2002年,梅花鹿雌雄比例接近1:1,如今,寶鋼梅花鹿的生存壽命和生活在自然保護區裡的不相上下。”

廠區裡的動物與煙囪、鍋爐和諧共生。寶鋼供圖

廠區裡的動物與煙囪、鍋爐和諧共生。寶鋼供圖

“去年,園子裡的梅花鹿超生了不少,領導開玩笑說‘我們養不起了,拿你工資來喂啊!’”李軍功調侃道,“雖然被領導‘批評’,但心裡美滋滋的,動物繁殖多,除了我的養殖技術好,更說明寶鋼的環境好啊!”

“寶鋼第一任董事長黎明就提出‘要見縫插綠,全廠要像個花園,造福子孫’,也就是說,從寶鋼建廠之初,就確立了‘黃土不見天’的綠色策略。”寶鋼股份運行中心副總經理劉仕君告訴記者,寶鋼高度重視環保工作,保持環保最大能力投入,以“高於標准、優於城區、融入城市”為目標,力爭做到“廢氣超低排、廢水零排放、固廢不出廠”。

近年來,寶鋼股份堅持以低碳產品研發為內核,重點實施低碳冶金技術變革、清潔能源結構優化、系統能效極致提升、循環經濟耦合深化、智慧制造AI賦能等五大舉措,同時強化全鏈條數字化平台、可持續供應鏈建設、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支撐作用,構建起“1+5+3”的減碳行動框架,以技術創新破解發展命題。

“通俗來講,就是用紅色的鐵礦石、白色的石灰石、黑色的煤炭,按照世界上最嚴格的環保標准,生產最綠色的鋼鐵,同時,接受美麗的孔雀和梅花鹿的生態檢驗。”劉仕君進一步解釋道。

生態環境改善的信號,就藏在細微處。

“前段時間,我看見灰喜鵲從燒結車間頂棚俯沖而下,叼走鋼架縫隙中的甲虫。灰喜鵲對空氣質量極為敏感,它們曾經被刺鼻的二氧化硫嚇得遠走高飛,現在回來了,說明寶鋼的環境已經適宜它們覓食、繁殖和棲息。”李軍功感慨道,“鳥兒用翅膀對我們的環境投了贊成票。”

“環保的盡頭,是生物多樣性。廠區裡,鳥類有多少,動物有多少,昆虫有多少,我們邀請了復旦大學專業團隊來幫著摸摸家底。”

這些日子,李軍功一直在與復旦大學團隊走訪調研廠區。

“調研中,我們在廠區裡發現了雲芝、樹舌靈芝、黃蓋小脆柄菇等菌群。”復旦大學規劃研究院生態分院生態所所長涂俊說,當下正值梅雨季,是菌群生長的好時節,品種繁多的大型真菌在寶鋼廣泛存在,証明鋼城生態逐步優化。

寶鋼廠區隨處可見的菌類。人民網 顧海民攝

寶鋼廠區隨處可見的菌類。人民網 顧海民攝

“七星瓢虫+1,葉足扇蟌+1,澤陸蛙+1,中華大蟾蜍+1……”經過復旦大學專業團隊的調研統計,99種鳥類、19種獸類、13種兩棲爬行類、111種昆虫、420種植物共存於寶鋼廠區。

“多樣生物願意在寶鋼安家,說明工廠和自然不是天然的對手,完全可以成為隊友!”談及此處,李軍功的眼中閃著光,“我心中的鋼鐵基地,就是一座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大動物園’。”(李君、金煜純、軒召強、唐小麗、顧海民)

點擊進入專題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