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有“模”力!“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白板上,記錄著各種思維導圖和技術路線﹔電子屏上預告著最新一周的沙龍主題,包括行業動態、營銷輔導到資源對接﹔
茶水間,人們打個照面聊幾句,不多時就可能“頭腦風暴”出新點子,共性需求,技術落地乃至戰略合作……
“模速空間”。錢尤祎攝
黃浦江畔,徐匯西岸。無問芯穹、階躍星辰、稀宇科技、商湯科技等“北斗七星”標杆企業以及極氪等產業龍頭,在這個創新生態社區組成了強勁的創新矩陣。
截至目前,“模速空間”入駐企業百余家,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聚集大模型企業超400家,累計推動50個備案大模型落地,約佔上海全市的61%。
來到“模速空間”的人們,沒過多久就會知道這樣一句話:“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模速空間”活動排片表。馬作鵬攝
作為一名80后,上海蜜度蜜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劉益東已在人工智能新賽道上打拼多年。2009年,踏著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他和團隊第一次創業,瞄准的就是大數據與人工智能。2022年在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一場學術交流讓劉益東更加明確創新方向——“機會來了,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
2023年8月,“模速空間”啟動建設,定位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僅僅38天,“模速空間”實現從毛坯狀態到“拎包入住”,早已躍躍欲試的蜜度蜜巢成為“模速空間”首批入駐企業。
“茶水間、沙發區、電梯裡……有時候打個照面的工夫,幾句話就碰撞出新的合作。”劉益東介紹,與“樓下鄰居”無問芯穹公司的合作,就開始於這樣的瞬間。
位於“模速空間”一樓的人工智能企業——無問芯穹。錢尤祎攝
作為“模速空間”首批入駐企業之一,成立於2023年的無問芯穹如今已發展成國內AI基礎設施頭部公司,核心技術接入10余種芯片,服務全國20余個省區市。
企業首席執行官夏立雪介紹,“無問芯穹在行業內首次實現了多種大模型算法在多種芯片上的高效協同部署、運行,就像架了一座橋,讓芯片的混合效率達到97%以上。無問芯穹設計研發的大模型芯片,在保証計算速度和質量的基礎上,能耗隻有目前主流芯片的1/4。”
面向超大規模大模型異構訓練方面,他們與徐匯區、“模速空間”共同打造了全國首個“算力生態超市”,該平台不僅是一個算力交易的樞紐,更是一個覆蓋“算力+語料+算法+場景”全產業鏈的閉環生態。在該平台上,算力成為像水電煤一樣的標准化基礎資源,實現AI普惠。
面向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等新一代智能終端場景,無問芯穹的產品可大幅提升計算速度和智能化水平,讓人人都能用上“又快又省”的智能終端設備。“預計今年這款加速軟件的裝機量將突破1000萬台。”夏立雪說。
“模速空間”隨處可見的政策宣傳。錢尤祎攝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算力、算法和語料三大關鍵要素。在大模型的預訓練過程中,語料數據的採購、處理和加工的成本大約要佔到總成本的十分之一,而高質量、有效的數據和語料,卻可以大幅降低大模型公司的訓練成本。
而語料這一人工智能關鍵基礎也在“模速空間”觸手可及。
上海庫帕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4年3月下旬,是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由上海聯和(信投)牽頭,協同相關數據資源方和大模型相關企業組建的中國第一家人工智能語料公司,專注於大模型和垂類模型的發展,聚焦高質量人工智能語料供給。
庫帕思專注於大模型和垂類模型的發展,聚焦高質量人工智能語料供給。錢尤祎攝
據上海庫帕思科技有限公司CEO黃海清介紹,庫帕思已經全面啟動具身智能、金融、制造、教育、醫療、文娛、城市治理等領域的行業語料庫建設,按照儲備一批、轉化一批、應用一批,穩步推進數據語料化工作,並對外提供市場化服務。
“上樓搞研發,下樓買算力”成了這個空間內“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真實寫照。
手把手、肩並肩、心連心。“模速空間”聚集著做基礎大模型的產業鏈頭部鏈主企業,做大模型應用場景落地的初創企業,還有研究大模型前沿技術的機構。大模型底層技術、應用研發、場景設計、算力支持、產品營銷等一條產業鏈上不同的企業。
這樣的產業氛圍不隻局限在“模速空間”內部,以“模速空間”大樓為起點,5分鐘步行范圍內還坐落著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網易西岸研發中心、騰訊濱江大廈等多位重要“鄰居”。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運營方作為“店小二”,讓入駐企業便捷地對接任何所需要的資源,圍繞產業生態和全產業鏈持續用力。
人工智能,是上海著力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模速空間”作為上海市與徐匯區共建的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以“十百千萬”(十萬平方米空間、百家創新企業、千款行業應用、萬億產業規模)為目標,旨在形成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生態集聚效應,助力上海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如今,“模速空間”周邊圍繞著金磚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與合作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阿裡、騰訊、商湯科技、央視、寶馬等各行業的頭部資源。
“模速空間”服務中心。馬作鵬攝
一組數據解釋了“模速空間”的發展潛力:截至去年年底,這一人工智能高地已吸引255家大模型企業,推動34個備案大模型成功落地﹔為企業提供多層次算力支撐體系,並發放疊加市區政策的超1.3億元算力補貼﹔開源語料產品已超180TB,並規劃超2000TB語料資源體系﹔國家人工智能產業基金、上海市人工智能母基金、徐匯資本直投及參投人工智能企業超100家,100家金融投資機構的入駐印証了模速空間輻射出的強大資本吸引力。
“在步行可達的距離內,用好近水樓台的先發優勢,為大模型初創企業找到好資源、為垂類應用企業找到好場景,這正是‘模速空間’團隊的‘必達’使命。”上海大模型生態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晶晶說。(李君、金煜純、軒召強、馬作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