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時刻”在北京

6月19日至22日
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
2025年第二期中華優秀文化體驗項目
迎來“金山時刻”
作為上海與西藏共同舉辦的特色文化展演活動,我區非遺技藝、紅色資源、現代產業與對口幫扶成果在北京蒙藏學校舊址集中呈現,成功搭建起促進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橋梁。
非遺活態傳承:指尖技藝講述金山故事
走進金山展區,三大非遺互動體驗區成為觀眾駐足的熱點。金山農民畫非遺傳承人邵其華一邊示范,一邊講解:“這裡添一筆紅色更生動,農民畫的精髓就是色彩鮮艷。”在她的指導下,游客們興致勃勃地在布包、團扇上描繪出活靈活現的小鳥、瓜果等田園圖案,讓原本素淨的物件瞬間煥發出勃勃生機。
與此同時,在金山土布紡織技藝體驗區,游客們正把非遺土布與竹編工藝相結合進行創意設計。非遺傳承人帶領大家將傳統土布裁剪、粘貼在剛編織好的竹條扇上,制作出憨態可掬的貓咪團扇。
而在呂巷手工織帶體驗區,游客正跟著傳承人學習編織技法,一根根彩線在指尖穿梭,編織出江南特有的細膩紋樣。
立體展示金山:從紅色根脈到未來之城
本次金山展覽以“家在上海 安居金山”為主題,以沉浸式、多維度的方式,全面展現金山區的歷史底蘊與現代發展,展覽精心設計了九大主題空間,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金山從紅色熱土到創新高地的華麗蛻變。
步入“人民之城”展廳,LED屏循環播放著《看見金山》《航拍金山》兩部形象宣傳片。無人機航拍鏡頭掠過碧海金沙的城市海岸線,穿梭於楓涇古鎮的青瓦白牆間,又掠過現代化產業園區,多維度呈現了金山“產城融合、濱海特色”的發展圖景。
在“光榮之城”和“創新之城”展廳,紅色記憶與非遺技藝在這裡碰撞出別樣火花。本區紅色資源《紅色文化》宣傳片清晰記錄著金山厚重的紅色歷史,金山區博物館《民族之花·匠心風華——民族團結非遺作品展》展現了各族工匠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意完美融合的匠心之作。
而相鄰的“絲竹·交響”展區,敦煌民樂制作工藝視頻與現場樂器展示相得益彰。通過互動裝置體驗,游客可以現場傾聽二胡、古箏等民族樂器演奏,真正詮釋了傳統民樂的現代表達。
另外,在“百工·智造”展廳,上海樂高樂園的宣傳片以充滿童趣的視角展現了金山的文旅新地標。大屏幕上,樂高積木拼砌的金山地標建筑栩栩如生,從楓涇古鎮的飛檐翹角到城市沙灘的碧海金沙,都以獨特的樂高風格重新詮釋,展現了樂高積木的童趣世界到科技賦能的未來圖景。
文化共同體:滬藏攜手共繪中華畫卷
在歡快的藏族鍋庄舞音樂中,來自西藏的舞者身著傳統服飾翩翩起舞,很快吸引了現場觀眾的熱情參與,在歌聲中體驗著藏族文化的獨特魅力。這場即興的民族舞蹈互動,成為展覽現場最動人的風景線。
在充滿工業復古風的火車頭市集,滬藏兩地的特色產品以全新方式相遇。金山沙涓傳統氆氌技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制作出的可愛沙涓手工藝品,這種精致的“文化信使”讓傳統文化以更親切的方式走進現代生活,成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有效途徑。相鄰攤位,“金山味道”飄香四溢,百年非遺楓涇丁蹄、養生桑黃飲品、皮薄肉嫩的金山小皇冠西瓜等金山美味也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品嘗。
區民宗辦副主任鄭國蘭介紹說:“本次活動日均吸引游客600人左右,其中最受歡迎的是金山的非遺體驗項目。這次我們走出金山、走出上海來到北京,讓更多人了解到了金山非遺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接下來,金山民族工作將繼續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促進各族群眾共同繁榮發展。”
據悉,本次中華優秀文化體驗展“金山時刻”將持續至6月22日,為北京市民打開一扇讀懂金山、感知中華文化的窗口。
(來源:i金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