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標本到館!中國恐龍大展5月31日起正式開放

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介紹,中國恐龍大展將於5月26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幕。隨著赫氏近鳥龍、長臂渾元龍和三疊中國龍的開箱亮相,“龍吟九州·中國恐龍大展”全部118件恐龍標本悉數到館,這是全國各地明星恐龍標本首次匯聚一堂。展覽將於5月31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詳見↓
本次大展由上海科技館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共同主辦,5月26日將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盛大開幕。經過4天壓力測試后,5月31日起展覽將對公眾開放。
目前,全球已發現的1000多種恐龍中,中國恐龍超過350種,遍及大部分省市。中國是全球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是當之無愧的恐龍大國。
展覽匯集了12家博物館、科研院所的118件代表性恐龍標本和重要模型。其中,保護級別相當於國家一級文物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約80件,包含命名恐龍新種的模式標本42件,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和《自然》上報道的標本就達13件,其中2件還榮登《自然》雜志封面。
國內以恐龍化石為收藏展示特色的博物館紛紛打開庫房,遴選了幾十件“鎮館之寶”參與本次中國恐龍大展,堪稱“國寶級”化石的珍品就有十余件。
赫氏近鳥龍標本來自國家自然博物館,保存了精美的羽毛,研究論文2010年發表在《科學》雜志上,在世界上第一次復原了一種恐龍的全身羽毛顏色。
長臂渾元龍標本來自國際頂級古生物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是2019年由周忠和院士、徐星院士、王敏研究員等研究命名的恐龍新種模式標本,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雜志,復原圖榮登《自然》雜志封面。
三疊中國龍標本來自雲南祿豐市,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奠基人楊鐘鍵院士1948年根據一塊含四顆牙齒的頜骨殘片命名。
該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B1臨展廳展出,觀眾可通過官方渠道進行線上實名制分時段購票。因展覽位於上海自然博物館內,觀眾須提前預約場館參觀票,憑本人身份証原件檢票入館。
資料:市文化旅游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