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頻共振,徐匯區千億元級AI產業圖譜正在展開

以模速空間為“核爆點”,徐匯區千億元級AI產業圖譜正在展開
同頻共振,聽懂企業“心裡話”
在昨天舉行的第五屆“海聚英才”全球創新創業大賽(徐匯區選拔賽)暨徐匯區第三屆“匯聚未來”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儀式上,青心意創CEO牛騰昦將企業自主研發的一台Orca I人形機器人帶來了現場。這是一個月前,參與北京亦庄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鬆比賽的同款機器人。
視線回到正與這些機器人、大模型打交道的AI青年創業者,3位分享者牛騰昦、數宗科技創始人丁天、極頂數創CEO嵇盼所在的企業,分別位於徐匯區的3家市級高質量孵化器——上海人形機器人創新孵化器、奇績創壇以及模速空間,前二者均位於漕河涇開發區。
從漕河涇開發區到模速空間,AI人才分享的故事,也描摹出一幅徐匯人工智能產業勇立潮頭、一路創新的“知識圖譜”。
洞悉行業新趨勢
嵇盼在創辦空間智能大模型企業極頂數創前,曾擔任騰訊XR Vision Lab負責人,更早之前他曾在硅谷工作多年。在過去的從業經歷中,他和團隊伙伴發現,無論是大語言模型還是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多模態大模型,AI大模型始終缺乏足夠的3D感知推理能力。而空間智能不僅能運用於虛擬世界的游戲、影視領域,還能為智能駕駛、城市治理提供重要賦能。
這成為他創業的契機——讓人工智能具備3D感知推理能力,讓具身智能設備自主感知空間,未來人形機器人身后無須再跟著一位程序員進行操控。
眼下,極頂數創的“3D+AI”大模型產品已經能為C端用戶提供及時的賦能。例如,為抖音、B站、小紅書的博主們提供3D素材的“建模工具超市”,幫助他們快速完成視頻內容中與建模相關的工作。
1990年出生的嵇盼與2000年出生的另一位分享者丁天,都詮釋了“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這句話的含金量。
作為本屆“匯聚未來”創新創業大賽的參賽者,丁天創辦的數宗科技聚焦多模態知識圖譜。企業的參賽項目“數宗”通過構建多模態AI數據中心等內容,幫助來自廣告傳媒、商業地產等領域的企業更高效獲取智能分析結果。
丁天介紹,與ChatGPT、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不同,數宗的大模型產品疊加企業需求后,形成垂直AI應用,可兼容ChatGPT、DeepSeek、Flux等多模態模型,實現企業內部和垂直數據的沉澱與管理,並支持多個智能體協作。
“如果說傳統的社媒分析方法隻展示數據、專注詞頻統計,且分析結果缺少圖像蘊含的豐富信息,那麼多模態社媒知識圖譜可構建實體語義連接,整合文本與圖像信息,揭示隱藏的關聯模式,提供更深度的解讀與預測性分析。”丁天說。
孵化更多“米哈游”
近兩年“匯聚未來”創新創業大賽的參與者中,人工智能領域的參賽項目佔比逐年攀升。徐匯區委組織部(區人才局)介紹,本屆大賽共吸引全球10余個國家的320余個人才項目參賽,創始團隊有海外背景的項目佔比過半。參與今年決賽的32個項目中,1/2來自人工智能產業,涵蓋“AI+醫療”“AI+工業”“AI+能源”“AI+設計”等領域。
這從側面反映了徐匯人工智能產業日益夯實完善的人才基礎。目前,徐匯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超千家,其中大模型企業近400家。稀宇科技、商湯科技、階躍星辰、無問芯穹、星紀魅族、特贊科技和斑馬智行等7家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共同構成“北斗七星”矩陣。徐匯全區有43款大模型完成國家備案,佔全市比重為61%,數量居全國前列。為此,徐匯區正以模速空間為“核爆點”,優化全域空間布局,全力打造千億元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極頂數創位於模速空間A區,窗外就是西岸傳媒港直通黃浦江畔的二層連廊。相較辦公租金補貼,企業更看重模速空間為入駐企業提供實打實的算力補貼。
此外,丁天還關注資源對接以及企業與政府、園區的“同頻”。他告訴記者,對於AI初創企業來說,最關切的是三件事:客戶、投資人、人才招聘。去年,數宗科技由奇績創壇引入漕河涇開發區徐匯本部后,多次參與徐匯和漕河涇開發區舉辦的行業主題日、垂直領域路演、論壇沙龍等活動,還在徐匯區組織下與知名大廠一同到高校參與招聘會,獲取了初創企業最重視的高質量人才招募渠道。
在記者採訪中,不少AI領域創業者表示,企業服務、人才服務好不好,不僅要看“政府能給什麼”,更要看政府部門對產業的認知是否與企業在同一頻道,能否聽懂企業的“心裡話”。
“剛落地徐匯時,我們就發現,這裡的政府部門對商業、咨詢、游戲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應用場景都很了解,不需要我們單獨解釋某一應用場景是什麼、重要性如何,這大大增強了政企間的溝通效率。”丁天說。
接下來,AI領域創業者們對企業出海服務、加快ODI(企業境外投資)審批、拓寬企業資源渠道等政府服務也有新期待。
徐匯區委組織部部長胡芳表示,徐匯區將持續在“空間”和“服務”兩個維度賦能創新企業。空間載體上,徐匯已建設20家區級高質量孵化器﹔服務上,設立上海首個區級注冊資本超百億元的國資創投平台“徐匯資本”,引入225億元上海人工智能母基金、600億元國家人工智能產投基金、“AI+儀器儀表”CVC基金等,形成科創金融示范矩陣,推動徐匯成為海內外人才創新創業的“夢想之地、首選之城”,助推更多項目成長為米哈游這樣的“參天大樹”。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舒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