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聯動在線旅游平台 群藝館迎來首批波蘭游客

首次聯動在線旅游平台、旅行社開展入境游體驗
群藝館迎首批波蘭游客
“墨汁主要由膠質和香料等組成……”日前,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迎來近60位來自波蘭的入境游客,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市群藝館書法指導姜濤為他們介紹了中國“文房四寶”的制作方法。帶著好奇的目光,這群外國游客在上海的公共文化場館,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參觀攝影展覽、採購非遺文創。這是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首次嘗試聯動在線旅游平台、旅行社開展入境游體驗,旨在支持本市旅游企業創新旅游供給、開拓旅游市場、吸引城市流量、促進旅游消費。
當天,旅行團專門體驗了中國傳統書法課程。姜濤詳細介紹“文房四寶”后,鼓勵波蘭游客們拿起毛筆,練習書寫象征著兩國友誼的“友”字。在書法老師和志願者的指導下,游客們紛紛在彩色卡紙團扇上寫下漢字,切身體會中國傳統書法的藝術魅力。這些來自國外的游客認真地盯著老師的“一舉一動”,有的游客還拿起手機,把老師的講課內容全程錄下來。握著毛筆練習書法時,游客們虛心地向老師和周邊工作人員詢問提筆和書寫的規范,互動積極。大家都在正面和反面寫上了“友”字的繁體和簡體字,並且簽上了自己的波蘭名字。不少游客還擁到書法老師身邊,請老師也在他們的扇子上簽名字。“Amazing!”這是游客們對中國書法的第一感受。
正在市群藝館舉行的“環行的人——‘環行地’攝影社區影像年展”是“環行地”攝影社區首次舉辦的線下展覽,共展出392張攝影作品。同一天,這個屬於中國攝影愛好者的展覽,也迎來了它的第一批外國觀眾。在一樓展廳裡,策展人陸寅蘭告訴波蘭游客,這個展覽是一個個平凡中國人拍攝的身邊的平凡人平凡事。游客們看得十分認真,有的游客還不停地拍攝著自己感興趣的照片,照片背后的故事也讓他們感動。
最后,旅行團一行還在館內參觀了“遇見”海派非遺集市,包括喬家柵糕點制作、烏泥涇(黃道婆)手工棉紡織技藝、上海剪紙、金石傳拓技藝、茶藝等項目,並採購非遺文創。在非遺攤位前品嘗中國茶、做拓印,令不少游客感到新奇。“中國茶和日本茶有什麼區別?”“這個球(蹴鞠繡球)是做什麼用的?”“這個食品是用什麼做的?”精致的手工藝及其蘊含的文化,讓他們贊嘆不已。不少游客都購買了文創產品帶回去。
“我們將利用好文化館的優勢資源,以全新視角講述中國故事,讓全球入境游客更好體驗上海,從文化館這個入口了解更多中華優秀文化,成為國際文化傳播的橋梁。”市群藝館館長吳鵬宏說。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張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