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新開閘口后,上海金橋綜保區高峰擁堵明顯緩解

2025年05月12日17:24 |
小字號

新開閘口后,金橋綜保區高峰擁堵明顯緩解

華東路排隊時間縮短一半

浦東金橋綜合保稅區日均車流量超3000輛,保稅區內有近40家物流企業。此前,有市民通過解放日報·上觀“民聲直通車”反映,因園區出入口高度依賴華東路閘口,在早晚高峰時段,金橋綜合保稅區西大門外的華東路擁堵嚴重,不足200米的路段,車輛通行時間最長可達20到30分鐘。

報道刊發后引發關注,金橋管委會牽頭召開專題協調會,聯合商貿處、營商處、浦東海關金橋辦、派出所、交警四大隊等多方,就新閘口開通的可行性進行深入論証,最終新開設川沙路閘口供企業員工車輛在高峰時期通行,緩解了通行壓力。

增開閘口緩解通行壓力

上海金橋綜合保稅區北至龍東大道,西接華東路,東臨川沙路,南面高科東路,處於外高橋保稅區、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北區和張江高科技園區環繞地帶,一期總面積約1.52平方公裡,總規劃佔地面積2.8平方公裡。

此前,開設在華東路上的金橋保稅區西大門是社會車輛唯一的進出通道,在早高峰8時到9時,以及晚高峰5時到6時之間,金橋綜合保稅區西大門外的華東路總是擁堵不堪。

今年4月,保稅區的川沙路閘口正式通車,原定工期在多方協調下提前30天完成。新建閘口設有2進2出智能通道,搭載車牌識別、自動抬杆系統,平均每車次通行僅需2.5秒。通車以來,川沙路閘口每日車流量維持在100輛左右,雖未達到高峰值,但已有一定分流作用。“剛開閘的那一天不到30輛。現在大家知道這條路通了,部分員工開始選擇從這邊走。”園區相關管理人員表示。

5月上旬,記者走訪川沙路閘口現場看到,通道兩側車流有序,標識清晰,現場保安在關鍵節點協助引導車輛,秩序井然。園區員工車輛通過智能識別后自動抬杆,無須人工驗証或停車掃碼,幾秒鐘便可駛入綜保區。

相比以前,華東路閘口通勤壓力明顯緩解,園區早晚高峰擁堵時長由原先的30分鐘壓縮至15分鐘以內。

據介紹,目前川沙路閘口在高峰時期面向園區內部企業員工車輛開放,需提前報備登記。“這個閘口現在隻通行政車輛和施工車輛。今年我們計劃把它改造成像主閘口一樣,全天可以通行。同樣在高科西路上,我們也要再增設一個新閘口。”金橋管理局綜保處工作人員稱。

針對企業提出的“如何避免閘口使用混亂”“通行車輛如何界定”等問題,金橋管委會同步制定了《川沙路閘口行政車道出入規定(暫行)》,採用企業報備與白名單制度,限定行政類車輛通行。同時聯合交警部門動態調整園區交通組織,確保閘口使用規范有序。

從“一件事”到“一類事”

記者現場觀察發現,在閘口交通改善的同時,也迎來新的停車難與施工車輛佔道問題。目前園區每日車流量約3000至4000輛,既包括企業員工車輛,也有施工運輸車輛。

“施工期間,五六百輛大貨車涌入,確實會影響通行。雖然是階段性的,但對交通壓力不小。”園區工作人員坦言。園區方面已與施工單位溝通,盡量避免早晚高峰期間施工車輛佔道,但實際管理仍存難度。

在停車方面,因園區不收停車費,外來車輛、出租車中午時段停靠頻繁,疊加員工車輛佔位,管理難度不斷加劇。“我們正做停車位總量和員工車輛數量的調研,准備排查出缺口,然后畫出正式車位,通知企業員工按區域停放。”

隨著新問題的出現,相關的優化措施並未止步於閘口本身。據介紹,園區后續考慮在靠近龍東大道的綠化區域建設地下停車場,目前處於前期規劃階段,近期仍以摸底數據、緩解壓力為主。

為匹配新閘口運作和園區交通變化,金橋管委會還同步推進園區交通組織精細化管理——包括梳理施工車輛通行線路、重新評估停車資源配置、動態復核信號燈配時策略等。未來還將對訪客車輛、會議類用車探索設定臨時通行機制,並逐步打通智慧平台,實現園區車輛全域動態管理。

“企業服務專員”制度也同步強化,企業有新訴求可以隨時向服務專員反饋,由管委會協調相關部門快速回應處理。

目前,金橋綜保區新一輪交通運行評估工作已經啟動,后續將基於實測數據繼續優化閘口利用效率與制度適配能力。道路治理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如何讓改善不止於“緩堵”,更邁向真正的“暢通”,仍需政策持續加力、多方聯動推進。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王一凡)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