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鋼鐵” 上海的鋼鐵廠房升級變身算力中心

上海的鋼鐵廠房變身算力中心,AI技術進入制造業核心流程,AI應用帶來上億元效益
“AI+鋼鐵”,寶武引領智能化升級
■寶武旗艦子公司寶鋼股份熱軋產線接入盤古預測大模型后,僅用了幾個月時間進行數據學習,准確率就提升了5%,總年化效益將提高超千萬元
■據測算,寶鋼股份2024年的AI改造,每年能為企業帶來上億元的經濟效益,今年再上線300個AI場景
■去年10月底,寶武旗下子公司寶信軟件發布了鋼鐵行業首個大模型產品——寶聯登鋼鐵行業大模型。全流程的AI應用會帶來全方位的改變
長江之濱,羅涇深處,巨大的鋼鐵廠房已經變身算力中心。
十年前,位於上海寶山羅涇鎮的寶鋼中厚板廠啟動遷址,老鋼鐵廠被改造為“寶之雲”數據中心。2024年,當AI的風吹到鋼鐵行業,這一數據中心又迎來功能提升,投產了國內首個鋼鐵行業AI算力中心,成為中國寶武智能化升級的重要引擎。
人們對鋼鐵行業的固有印象,與算力中心這樣的前沿設施截然不同。個中原因,是現代化的鋼鐵企業向科技公司的轉型。
就在今年2月26日,中國寶武啟動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重點工程——“2526”工程,以啟動日期命名,標志著寶武將“人工智能重新定義鋼鐵”提升為公司戰略。寶武正在嘗試突破傳統工業生產模式瓶頸,打造“AI+鋼鐵”的行業標杆示范,完成自我品牌的升級重塑,引領鋼鐵行業智能化發展。
AI進入鋼鐵制造核心流程
在寶鋼寶山基地熱軋1880產線,被加熱到通紅的鋼坯一遍遍地經歷反復軋制。每隔幾秒,產線就會因鋼坯快速冷卻而爆發出巨大的轟鳴聲與大量的水汽。
熱軋是鋼鐵冶金業的高危場景,也是鋼鐵制造的核心環節。現在,AI技術正在介入熱軋的生產控制,解決冶煉過程的實際痛點。
在鋼鐵的熱軋工序中,軋制壓力的預測一直是決定成品質量的重要一步。鋼坯在被軋制壓薄的過程中,需要根據鋼種成分、溫度、壓下率以及目標規格等條件,計算出每道次的軋制力,這就需要用到數學模型。目前,各鋼廠基本都有一套根據經驗或機理構建的“小模型”,用於預測軋制過程中的軋制力。
AI大模型的優勢在於,利用神經網絡等先進算法,通過海量的訓練和學習,生成多參數的大模型,使得預測准確率更高。寶鋼股份熱軋1880產線數模工程師張勇介紹,此前寶鋼股份所用的熱軋自然寬展小模型經過多年的迭代優化,±2毫米寬展預測准確率在78%左右。但產線接入盤古預測大模型后,僅用了幾個月時間進行數據學習,准確率就已達到了83%。
不要小瞧這5%的准確率提升。目前,寶鋼股份已有三條產線應用了該AI大模型,總年化效益將提高超千萬元。張勇預計,隨著大模型的不斷學習,熱軋自然寬展大模型的准確率還將繼續提升。
這一應用,是預測大模型在鋼鐵行業實時生產控制領域的首次實踐,不僅標志著AI技術已經進入了鋼鐵制造業的核心流程,也印証了AI技術落地制造業的巨大潛力。
2024年是寶武旗艦子公司寶鋼股份的AI元年。去年4月,寶鋼股份制定了新一輪“AI+”數智化轉型戰略,提出建成100余個“AI+鋼鐵”場景應用目標。2024年底,寶鋼股份總部及四基地共上線125個AI場景,超額完成了指標。
寶鋼股份數據AI部部長肖蘇介紹,僅2024年,寶鋼股份在AI方面的投入就達到了數千萬元,並取得了可觀回報。據測算,寶鋼股份2024年的AI改造,每年能為企業帶來上億元的經濟效益。根據計劃,寶鋼股份將在2025年再上線300個AI場景,未來計劃建設1000個AI應用。
毫無疑問,AI將在寶鋼股份,乃至寶武全面鋪開。寶武的“2526”工程提出,寶武將從2025年開始全面部署DeepSeek,在數據基礎構建、鋼鐵大模型深化、智能體賦能變革、AI創新示范、智慧監督效能提升、AI原生素養培育等6個方面開展重點行動。
“30年前,寶鋼啟動了‘9672’工程,建設了一體化產銷管理系統,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優化了資源配置,成為信息化階段的發展轉折點,引領了行業發展。如今,在人工智能時代,寶武推出‘2526’工程,希望成為智能化時代的轉折點。”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望明說。
人工智能重新定義鋼鐵
AI為寶武帶來的改變,遠不止經濟效益。
去年10月底,寶武旗下子公司寶信軟件發布了鋼鐵行業首個大模型產品——寶聯登鋼鐵行業大模型。和市面上的通用大模型不同,寶聯登鋼鐵行業大模型依托寶武大數據中心開展數據集、語料庫建設,專為鋼鐵企業提供大模型應用推廣的解決方案。
在生產精益制造方面,大模型可以根據生產需求和資源狀況,優化原材料採購、庫存管理和生產計劃等資源配置方案﹔在研發創新設計方面,大模型可以加速新產品和新工藝的研發,提升產品性能和可靠性,降低研發的試錯率﹔在綠色低碳節能方面,大模型可以通過優化生產流程和資源配置,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換句話說,AI除了能幫助鋼鐵制造降本增效,還能推動鋼鐵冶金的創新研發、綠色低碳等方面水平的提升,全流程的AI應用會帶來全方位的改變。
行業大模型在鋼鐵制造業大有可為。寶信軟件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錢衛東介紹,由於鋼鐵行業是典型的長流程制造業,對智能化技術的需求比較大,對數據管理的需求也比較大,“AI技術的出現,給予了鋼鐵制造業全方位變革的可能”。
“在鋼鐵業界,大多數企業仍然將智能化視為一種賦能手段,隻看到人工智能在技術層面的突破,還沒有形成人工智能將深刻驅動鋼鐵產業變革的普遍認識。”胡望明認為,智能化在鋼鐵行業的真正價值,是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變革,解決行業長期存在的痛點,釋放巨大潛力,推動鋼鐵行業邁向更高效、更綠色、更智能的未來。
AI重新定義鋼鐵,大國品牌亦在煥新。在今年2月初,中國寶武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提出,寶武進入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胡望明表示,寶武將堅決按照“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標准,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發展方向,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在當前AI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寶武提出“人工智能重新定義鋼鐵”的企業戰略,既是對“四化”戰略的深入闡釋,也是對品牌建設的升級重塑。
可以預見,寶武將在智能化的引領下,不斷推動“四化”戰略的深入,讓寶武成為引領鋼鐵行業智能化發展的高科技品牌,緊扣高質量發展主線,不斷提升寶武的品牌發展競爭力。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吳丹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