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優化營商環境成效顯現 上海22項測評點全球最優

2025年05月07日09:34 |
小字號

聚焦企業感受度,優化營商環境舉措成效逐步顯現

世行新數據:上海緣何22項全球最優

■在對於上海樣本企業的59項測評點調查中,絕大多數測評點優於全國及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有22項測評點企業給出的填答結果達到全球最優水平,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新加坡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感受說了算。

世界銀行近日披露的中國企業調查數據引發各方關注,其中部分數據將納入今年10月份公布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這是世行在2021年改革營商環境評估體系后,首次將企業感受端評價納入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於上海樣本企業的59項測評點調查中,絕大多數測評點優於全國及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有22項測評點企業給出的填答結果達到全球最優水平,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新加坡。

想要看懂這組調查數據,需要依次探究三個問題——

這是一組什麼數據?

這組數據是世界銀行評估營商環境方法論的一部分,將為最終的營商環境排名提供數據來源。

2021年,世界銀行開始進行營商環境評估體系改革。2023年5月,世界銀行發布了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營商環境成熟度報告》(簡稱BR)方法論手冊,替代曾經的《營商環境報告》(簡稱DB)方法論。

新評估體系明確分企業調查和專家調查兩種方式採集數據,首次將企業感受度納入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中,在整個營商環境評估中分值佔比約為27%。

2024年初,世行開始將我國除港澳台之外的大陸地區劃分為東部、中部、北部、東北、西北、西南六大片區抽取2189家企業開展企業調查。此次發布的數據,就是這批調查得來。

綜合目前已公布的103個經濟體表現來看,中國的企業調查表現總體較好。59項測評點共涉及8個領域,其中有6個領域(解決商業糾紛、納稅、獲取金融服務、市政公用服務、獲取經營場所和國際貿易),中國調查數據全部優於103個經濟體的中位數﹔時間效率和成本方面的調查數據普遍優於103個經濟體的中位數。具體來說,在59項測評點中,中國在電子支付、獲得電力、技能培訓等領域裡面的12項達到全球最優水平。在建筑許可、供水、互聯網連接、創新等領域達到全球先進水平。

這批數據,也將成為今年10月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的重要數據參考。

哪些數據達到最優?

在世界銀行抽取的2189家中國樣本企業中,有58家上海企業。根據世行公布的企業調查數據,這些上海企業在22項測評點上的感受度,達到全球最優水平。

不妨來看看上海企業感受度最優的幾個方面——

在供電可靠性方面,上海市企業填報的停電次數和停電時長均為0次。可能“一年到頭從不停電”對上海企業來說習以為常,但放眼世界,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企業停電次數為2,發生停電的企業佔比為38.9%﹔中高收入經濟體企業停電次數為1.8,發生停電的企業佔比為42.8%。

在獲取金融服務方面,上海電子支付費率成本為0。這當然不是說完全沒有成本,而是指企業使用電子支付的成本在交易額中佔比趨近於0。

在市場公平競爭方面,世行考察企業更換互聯網提供商(例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的感受度,上海市企業該項感受度得分為96.2。

在解決商業糾紛方面,上海市商事調解可替代性得分為100。這是上海在多元解紛方面的建設成果,上海市的商業調解機制已臻成熟,大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認識到調解是法庭之外解決商事糾紛的可靠選擇。

除了這些測評點達到全球最優水平之外,上海在納稅時長、貸款申請時長、互聯網穩定性、仲裁可替代性、政府採購和招投標便利性等測評點也達到全球先進水平。

如果說有人對22項全球最優的含金量還沒有直觀感受,那麼可以做一個小比較:在BR評估首批公布的營商環境排名中位列第一的新加坡(中國為第二批公布),其達到全球最優水平的測評點,是10項。

數據說明了什麼?

數據的來源,是企業的感受,感受的背后,是上海營商環境持之以恆的優化。

連續八年“新春第一會”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已經更新至8.0版,以上海、北京為樣本得出的中國營商環境排名(DB評價體系下的排名),也已從2018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31位。

此次這份成績單,說明上海優化營商環境舉措的成效正在逐步顯現。例如供電可靠性方面,上海市自2016年起實施的《上海市供用電條例》就明確規定“供電企業應當在全市范圍內合理布置搶修力量,對供電故障及時搶修。自接到報修之時起,到達現場搶修的時限,外環線內不超過六十分鐘,外環線外不超過九十分鐘”。

再如更換互聯網提供商方面,《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2024年修訂時新增了“保障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平等接入的權利和企業用戶自主選擇通信網絡業務的權利”的提法,進一步保障了企業自主選擇互聯網提供商的合法權益。

“這充分表明,上海在對標國際通行標准、優化制度規則、改善政務服務質量、提升企業辦事效率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且,上海特別注重通過制度規則的方式引領和推進改革,通過制度規則固化改革成果。”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中國法治化營商環境研究院院長羅培新說。“上海法治化建設走得靠前,有效地降低了企業交易的制度性成本,所以在世行評價中獲得了不錯的表現。”

當然,世行評估體系的調整,與此次調查的數據,也為中國和上海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了不少新的啟示。普華永道是此次世界銀行中國企業調查項目的合作伙伴。普華永道中國綜合商務咨詢合伙人陳琳介紹,引入企業調查,實際上反映出世行對企業感受度的重視,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辦事感受度。從世行調查樣本的企業構成來看,中小企業佔比近七成。

這些調整方向與近年來上海營商環境建設的方向一致。上海市經濟信息中心經濟預測中心、上海市營商環境創新促進中心負責人袁偉表示,近幾年上海在提升企業實際感受度,包括政策的觸達、政策的落地等方面都加大了優化的力度。

陳琳認為,理解每一個指標的出發點和背后的邏輯,結合各個經濟體的特點,進行相應的對標研究,有助於穿透數據看本質,挖掘亮點和短板,將調研結果轉化為可落地的提升營商環境行動方案。

這恰恰與上海的想法不謀而合。上海市發改委表示,對標全球最佳實踐,尤其對標企業感受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上海營商環境優化仍須持續發力。近期上海市還將加力提速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十大攻堅突破任務”,不少任務也涉及對標世行改革,通過重點任務重點落實的方式,切實提升企業感受。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吳丹璐 張楊)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