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技能人才越來越吃香,今年底總量將達400萬人

從自主移動機器人、工業4.0、人工智能工程技術,到物聯網安裝調試、養老護理……近日,上海市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來自各行各業的技能人才在競技過程中嶄露頭角,展現大國工匠的精湛技藝和創新精神。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大批高技能人才。近年來,上海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今年“新增培養5萬人次高級工及以上技能人才”被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截至3月底已培養2萬人次,“十四五”期間預計新增培養高技能人才超過20萬名,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400萬人,高技能人才佔比35%。
以需求為導向培養技能人才
今年,人工智能類崗位徹底火了。從就業市場求賢若渴,到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趁熱推出課程,都顯示出產業發展對於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早在去年,上海就發布重點產業領域技能人才培養新政,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以及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重點行業領域,提高相關職業(工種)獲証補貼標准,支持市場主體開展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定向培訓,推出多項補貼政策等,從而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更好滿足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以及城市運行保障需求。
新政強調,要通過短期專項職業能力培訓,幫助勞動者拓寬職業發展通道。“有了這張証書,明顯感覺在招聘會上更受歡迎了。”通過人工智能數據標注項目培訓、拿到專項職業能力証書的小許,已經進入一家科技公司從事相關工作。
“想要學技能,人社建平台。”上海人社部門還和產業部門、教育部門一起廣泛調動企業、院校、技能培訓機構、人力資源機構等多方力量,打造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的培訓一體化平台,為有技能人才需求的企業和有培訓意願的勞動者搭起橋梁。
據悉,市人社局將在去年工作基礎上,聚焦產業緊缺和群眾急需,加大上海職業技能培訓改革力度,進一步為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放權賦能、深化技能評價制度改革、聚焦緊缺急需建立梯度化技能提升補貼體系,不斷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制度體系。
營造技能人才發展良好氛圍
近段時間以來,說到上海技能人才代表,謝輝鉉、盧俊威這兩個名字一定繞不過去。去年,他們代表國家參加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工業4.0項目,以全場最高分榮膺阿爾伯特·維達獎。如今,這兩名“00后”小伙已經留校任教,正為培養新一代技能人才而努力。
在市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比賽現場,記者注意到,前來觀賽的有不少是穿著校服的職校學生。當被問及未來規劃時,他們都談到“要向高技能人才方向發展”“爭取站上國際舞台”。深耕職業教育的專家感慨,在榜樣力量鼓舞下,如今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技能人才未來的路也愈發開闊。
近年來,上海不斷優化對技能人才的服務保障,加強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指引,營造技能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市人社局連續8年發布企業技能人才市場工資價位。數據顯示,2023年上海技能人才年平均薪酬達16.88萬元,較2016年增長55%,“技高者多得”的導向得到彰顯。此外,上海還推出技能人才引進、安居保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讓高技能人才成為全社會的“香餑餑”。
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籌辦第48屆世界技能大賽為契機,將上海打造成為技能領域的國際交流平台,生動講好“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中國故事、上海故事,引導更多青少年熱愛技能、投身技能,通過技能實現人生價值,創造美好生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