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收視率創紀錄 《蠻好的人生》上海特色鮮明

聚焦熒屏甚少出現的保險業,首播收視率創紀錄
《蠻好的人生》上海特色鮮明
正在央視八套黃金檔熱播的都市劇《蠻好的人生》,將鏡頭聚焦保險業這一甚少出現在熒屏上的職業。據CSM全國網數據,該劇首播日收視率1.34%,收視份額6.83%,均全國排名第一。這是今年央視八套電視劇首播日收視率最高紀錄。
作為一部現實題材都市劇,《蠻好的人生》以39歲保險經紀人胡曼黎(孫儷 飾)家庭、事業的雙重崩塌為起點,通過她與28歲的年輕保險人薛曉舟(董子健 飾)之間的對照、沖突與和解,揭開保險行業鮮為人知的生存法則,進而關注到一張張保單背后所代表的不同社會群體,多角度深入探討醫療、養老、婚姻、親子、家庭理財等民生話題,折射社會發展、時代變遷。
“胡曼黎可愛的部分在於,她像野草,永遠有很旺盛的生命力。”編劇費慧君介紹,作為一個發生在上海的原創故事,劇本原名《三十九二十八》,起初是想做兩個好玩的人物結構,寫兩個天差地別的人如何互相救贖。劇中的胡曼黎與薛曉舟,年齡相差11歲,但兩人之間並非俗套的“姐弟戀”關系。
編劇選擇鎖定保險業,是因為在影視劇中,這個行業較少被人關注到。“保險是一個低門檻但職業天花板又很高的行業,能夠寫出傳奇性。”費慧君笑言,採風過程中,她不僅和做保險的朋友保持聯系,自己還買保險,“我給父母都買了‘滬惠保’,沒想到最后真的用上了”。
《蠻好的人生》創作歷時六年。孫儷塑造了一位市井氣十足的上海事業女性。費慧君覺得,塑造胡曼黎這個角色時,重要的是突出角色的“真”。“這次我想創作一個區別於以往的角色,她身上有小缺點、小瑕疵。”費慧君說,胡曼黎“不可愛”的部分,在於她有張牙舞爪的表現,有一些小虛榮,這些不完美恰恰能讓觀眾找到共鳴。
這也是劇本最打動導演汪俊的地方。“鮮活是胡曼黎最核心的人物特征。她在保險業摸爬滾打了20多年后,多少沾染了一些社會上的東西,這是她的生存方式。但同時她裡裡外外都操持得很好,有很善良的一面。”汪俊說,這些形象混雜在一起很有反差感,“胡曼黎就是一個活靈活現的上海職場女人,我覺得她會是孫儷演藝生涯中一個代表性的角色。”
這是一部上海特色鮮明的劇集,全程在上海取景拍攝。100多天的外景拍攝,主創足跡遍布86個風格不一的上海城市空間。從繁華氣派的摩天大樓、金碧輝煌的CBD商場,到充滿煙火氣的石庫門弄堂、文藝浪漫的梧桐區咖啡館,一個個鏡頭展現了上海的千姿百態,也讓觀眾得以體驗海派文化的魅力。
“孫儷一開始就跟我說,能不能有些地方用方言,我說完全可以。比方說客戶是老上海人,保險經紀人用上海話跟他溝通,會很親切,也拉近了距離。”汪俊覺得,在拍攝一部講述上海故事的都市劇時,方言有其生動性,“比如編劇寫的‘拆白黨’,隻有說上海話才能表達准確,翻譯成‘騙子’就很沒意思。胡曼黎如果說一口標准純正的普通話,多少會影響大家對上海女人的想象,觀眾的信任度、代入感也會減弱。”
“上海女人很精明,又很強。這種強不是強勢的強,而是她有當家的精氣神。”制片人張玲燕回憶,劇本送到孫儷手上時,她就表達了對人物的喜愛,“胡曼黎是一個從上海裡弄中打拼出來的女性,她身上有市井氣。后來我們在相處中發現,孫儷和胡曼黎是吻合的,她很活潑、聰明、顧家,愛孩子、愛生活。”
在費慧君看來,她想要傳遞的“海派”,其實就是筆下所寫的這座城市裡的人,尤其是胡曼黎這個主角。“大家都說上海女人厲害,這並不是指外表的張揚,而是無論天如何塌下來,有多大的難處,她們都會眼淚一擦,先去解決問題,然后像隻老母雞一樣護著家人。再者,上海女人有分寸、拎得清,這也是幫助胡曼黎快速適應保險業的一種特質。”
“什麼是《蠻好的人生》?”在汪俊看來,“酸甜苦辣就是人生百態,一切都蠻好。這部劇所有演員都表現得非常出色。大家能看到不一樣的孫儷,不一樣的董子健,他們有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這部戲隻要看了,就一定上癮。”
該劇由中央電視台、尚世影業、優酷出品,為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市重大文藝創作資助項目,並獲上海市徐匯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張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