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著選店裝修要開業時卻傻眼,上海公開禁設餐飲點位幫經營者“排雷”

餐飲環評前置審批取消,但開設餐飲店的選址要求沒有改變。沒了審批部門“把關”,一些經營者沒有做足功課就選店、裝修,開業后才知道根本開不了店,傻了眼。
審批取消,但營商服務還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晏波4月23日做客“2025上海民生訪談”時透露,上海生態環境部門已協同各區梳理出6萬多個“禁設點位”,幫助經營者“排雷”。
目前,這些餐飲企業禁設點位已接入“一網通辦”平台,商家或居民可搜索“餐飲服務項目選址生態環境風險提示服務”,輸入地址,便可快速知曉其合規性。
生態環境部門還與市場監管部門合作,在辦証流程中嵌入選址查詢功能,在線主動彈窗提示,或在線下辦事大廳張貼告知提示,讓這個好用的功能被更多經營者知道和使用。
根據《大氣污染防治法》,禁止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以及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效果明顯。晏波介紹,今年截至目前,經市場監管部門審批核發食品經營許可証的1.5萬余家餐飲企業,隻有9家涉及違規選址問題。
開店前有“排雷”服務,開店后的營商服務也沒有缺位,上海生態環境部門推出了“無事不擾”服務。
在日常監管方面,上海餐飲企業數量眾多,傳統的監管方式依賴人力巡查和事后處理,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監管覆蓋面不足,人工監管頻次跟不上門店換新速度,再比如時效性差,違規排放行為避開監管時段,監管執法發現效率低。
以餐飲企業油煙淨化設施清洗維護為例,國家和上海有關法律法規都對清洗維護提出了明確要求,而現狀是,餐飲單位油煙淨化設施清洗不及時且監督執法力量不足、效率低。
晏波介紹,針對這一問題,去年上海生態環境部門建立了信息平台,目前已有1.3萬家餐飲企業按要求定期上傳油煙淨化設施清洗維護記錄,這些企業用自覺守法合規贏得社會信任,成為低風險單位,監管部門對其“無事不擾”。對於未按時上傳的餐飲企業,系統將推送提示信息至執法部門,作為現場檢查重點對象。
這種讓數據多跑路的差異化監管方式,在減輕企業負擔的同時提升監管效率。晏波表示,目前監管部門正在加快推進所有餐飲企業使用這一平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