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外擺位擺出上海城市煙火氣 外籍消費者青睞

受外籍消費者青睞,為夜生活添活力
街頭外擺位擺出城市煙火氣
工作日晚上8點,富民路上的一家墨西哥餐酒吧已經坐滿了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外籍消費者。他們格外喜歡餐廳的外擺位,坐在梧桐樹下邀請三五好友吃飯或小酌,很是愜意。
靜安區的“巨富長”(巨鹿路、富民路、長樂路),是小紅書上“上海夜游地圖”必推薦路段,許多營業到凌晨的餐酒吧都聚集在這不長的三條路上,店外連成一片的露天座椅、形形色色的外擺位,是把人聚起來、形成煙火氣的關鍵,也形成了獨特的海派夜生活景象。
來自米蘭的多納泰羅和丈夫找到這家墨西哥餐酒吧的方式頗為特別——通過在DeepSeek搜索關鍵詞“Rock bar with good food”(提供美味食物的搖滾酒吧),他們發現了這個去處,“我們現在正坐在路邊,但我唯一能聽到的聲音就是餐館裡人們的交談聲,沒有汽車的聲音。”
走遍“巨富長”,記者發現,這裡的外擺位形態各異。有的店鋪有專用的露天區,擺上花壇或遮陽傘,有的店鋪增設凳子和矮桌,有的店鋪外道路比較狹窄,就見縫插針擺放小巧美觀的座椅。而且,不只是餐廳、酒吧,還有花店、奶茶店等,有條件的店都紛紛嘗試設置外擺位,既延伸了服務半徑,有效展示了商品,還可以創新各種場景促進銷售。
這些座椅不僅為商家所用,也成為公共設施的一部分。南京西路街道鼓勵商戶開啟座椅的“社會共享”模式,允許居民、路人勞累的時候坐下來休息,也能激發潛在消費。
外擺位會不會產生夜間擾民的問題?據露墨司咖啡館老板觀察,迅速、及時的管理成為解決矛盾的有效方法,“附近酒吧被投訴,很快就有城管來處理了,一般就是勸解、警告,不會鬧得很過分。”
靜安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市容科科長陳嘉露認為,外擺位管理首先要有“紅線意識”,“比如不能影響行人通行,不能擅自佔用綠地、停車泊位和非機動車停放區域,不能破壞行道樹,不能影響交通、消防設施等”。但紅線的設定不是“禁止”,而是對擺放時間、擺放范圍精細化管理,親民不擾民。
鼓勵外擺,是對新經濟形態融入城市肌理的一種探索實踐,讓上海的“夜經濟”更美麗、有活力、有溫度。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市容管理處處長張浩表示,市綠容局正在制定支持“夜經濟”的具體工作方案,今后包括外擺位場景在內的設攤管理重點,將是在確保市容整潔有序前提下的“拓展”與“優化”。
(來源:解放日報 見習記者 周昱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