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市的這兩條文物主題游徑獲評國家年度優秀

2025年04月22日18:32 | 來源:上海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樂游】上海這兩條文物主題游徑獲評國家年度優秀→

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介紹,近日,國家文物局辦公室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推介2024年度優秀文物主題游徑的通知》,上海報送的“海上方舟·共同家園”文物主題游徑以及“梅綻東方”梅蘭芳文物主題游徑,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顯著的歷史價值和科學的規劃布局成功入選,4月18日在國際古跡遺址日主場活動上正式發布。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這兩條游徑的獨特價值與魅力所在↓

2023年5月,國家文物局聯合文旅部、國家發改委啟動文物主題游徑建設,明確以不可移動文物為核心,以特定主題為主線,有機關聯、串珠成鏈,集中展示專題歷史文化的文化遺產旅游線路,構建國家級、區域性、縣域級三級文物主題游徑。全國已建成200余條游徑,形成“點線面”協同發展格局。

2024年,三部門首次開展優秀案例遴選,收到29省122個申報項目(含67項區域性、55項縣域游徑),最終遴選出31項優秀案例(含10個十佳),涵蓋紅色文化、工業遺產等多元主題,旨在總結創新模式,推動文化遺產活化利用。

“海上方舟·共同家園”文物主題游徑以二戰時期上海庇護猶太難民的歷史為脈絡,生動呈現了這座城市超越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彰顯了上海在國際文化交流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的重要地位。“梅綻東方”梅蘭芳文物主題游徑,則圍繞梅蘭芳在上海的戲曲演出、交友往來、日常生活,向大眾集中展示梅蘭芳在上海的戲曲事業發展、藝術文化交流以及海派文化浸潤,使大眾深刻理解梅蘭芳的藝術人生及其與上海這座國際都會難分難解的淵源。這兩條游徑的成功入選,不僅是對上海文物保護工作的高度認可,更是向世界展示上海歷史文化魅力的嶄新窗口。

01.

“海上方舟·共同家園”

文物主題游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烽火歲月中,上海以其包容開放的胸懷,成為萬千流亡者的避風港。這片土地不僅為他們提供了棲身之所,更成為他們堅守希望的精神家園,鐫刻了一段跨越民族與信仰的歷史篇章。

如今,這裡不僅是上海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更見証了人類在至暗時刻的互助與共情,生動詮釋了“命運與共、守望相助”的文明光輝。

“深度漫行+歷史解碼”——通過參觀與探尋文物建筑的形式,了解當年中國上海以開放胸懷庇護流亡者的歷史,體現不同民族在危難時刻守望相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游徑涵蓋13處文物資源,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未定級文物3處。由避難之舟、共生之巷、城市之錨三部分構成。

“海上方舟·共同家園”文物主題游徑解讀:

1

避難之舟

這裡是二戰時期上海庇護數萬猶太難民的歷史見証,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為受難者提供了最后的避風港。

摩西會堂舊址(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摩西會堂始建於1927年,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優秀歷史建筑,是上海僅存的兩座猶太會堂舊址之一。該建筑由俄羅斯猶太人集資建造,為外廊式建筑風格。2007年經過全面修繕恢復成原始樣貌,以其為核心建立了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紀念館致力於打造國家級對外宣傳和公共外交平台,內含展品近1000件(組),於2024年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同時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這裡不僅展示了猶太難民的歷史,也反映了中猶兩個民族在黑暗歲月裡的溫情往事,成為“猶太難民在上海”的獨特文化承載地。

2

共生之巷

舟山路一帶曾被稱為“小維也納”,紅磚石庫門裡弄中,猶太面包房、咖啡館與中式雜貨鋪比鄰而居﹔白馬咖啡館的醇香、街角飄蕩的手風琴聲與本地小販的吆喝交織成獨特的戰時市井畫卷。這條街巷不僅是物理空間的共享,更是文化、生計與情感的融合。

點位順序

簡介

白馬咖啡館

名字來源於猶太人喜愛的輕歌劇《白馬咖啡館》,在背井離鄉的猶太難民當中深受歡迎

舟山裡、舟山路霍山路路口沿街市房、霍山路舟山路建筑群

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建於約20世紀20年代末,是當時該區域內最熱鬧的商業和文化娛樂中心,被稱為“小維也納”

布盧門撒爾舊居

歐洲古典風格毗連式建筑,美國前財政部長麥克·布盧門撒爾曾居住於此

百老匯大戲院舊址

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於1939年改造而成,樓頂為羅伊屋頂花園,是當時遠近聞名的聚會場所

遠東反戰大會舊址

虹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33年9月30日,宋慶齡在此籌備主持召開遠東反戰大會

霍山公園

虹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1917年,公園內保留銘牌,感謝上海人民在二戰期間對猶太難民的收留

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舊址

虹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1910年,是一幢雙門面的假4層雙毗連式建筑

3

城市之錨

提籃橋監獄銘刻著中國司法近代化的復雜歷程﹔而香火綿延的下海廟,則承載著本地漁民與移民的信仰寄托。一獄一廟,一法一俗,共同錨定了這片土地的歷史縱深。

提籃橋監獄早期建筑

提籃橋監獄由工部局始建於1901年,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監獄內設立“上海監獄陳列館”,展示了中國監獄史和上海監獄史。提籃橋監獄作為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監獄,見証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並且曾關押過許多愛國人士和仁人志士,如章太炎、鄒容等,展現了他們的愛國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志力。

日本戰犯關押、審判和執行處舊址

在抗日戰爭勝利后,這裡關押和審判了大量日本戰犯,包括策劃南京大屠殺的乙級戰犯谷壽夫等。這些歷史事件使得提籃橋監獄成為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見証地。

王孝和烈士就義處

1998年初提籃橋監獄在就義處重建了王孝和烈士塑像,擴展了綠地面積,並辟建了“孝和廣場”。王孝和烈士就義處作為虹口區文物保護單位,不僅是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精神的歷史遺址,也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

下海廟

下海廟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目前為虹口區文物保護單位。下海廟門上一副對聯:“上海下海下海佑上海”“大山小山小山壘大山”,暗含了上海作為庇護之地的隱喻,與猶太難民將上海視為“海上方舟”的比喻形成呼應,均體現了危難中對生命的守護與希望。

活動剪影:

主題游徑開發至今,已經組織將近6000+市民游客,來到上海虹口提籃橋區域參觀打卡。

02.

“梅綻東方”梅蘭芳

文物主題游徑

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是20世紀中國戲曲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享譽世界的京劇藝術大師,他開創的京劇梅派藝術對中國戲曲產生了重要影響,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傳播,把京劇藝術推向了世界舞台。

“梅綻東方”梅蘭芳文物主題游徑中見証歷史的重要文物史跡完整豐富多樣,文旅融合深入多元,社會共識藝術共鳴度高,游徑涉及的文物點可觀、可賞、可嘗、可宿的物質空間、文化欣賞及旅游相結合的游徑,具有國際性、藝術性、可達性、參與性。完整呈現梅蘭芳在上海的藝術創新、中外交流以及海派文化浸潤,游客可深刻理解梅蘭芳的藝術人生與上海這座國際都會難分難解的淵源。

“梅綻東方”梅蘭芳文物主題游徑包含“梨園舊影”、“金石之誼”、“海上尋蹤”三大主線,分別圍繞梅蘭芳在上海的戲曲演出、交友往來、日常生活。涉及34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8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19處。

“梅綻東方” 梅蘭芳文物主題游徑解讀:

1

梨園舊影

從美琪大戲院出發,尋訪梅蘭芳去過的戲院。上海是南北名伶競演紛呈的戲碼頭,也是梅蘭芳藝術生涯的福地。自1913年初次在滬登台,他在此一舉成名,不斷吸收新鮮元素、改良傳統戲劇。

點位順序

簡介

美琪大戲院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抗戰勝利后,正式對公眾連演《刺虎》《思凡》《斷橋》等劇目。

張家花園

靜安區文物保護點。梅蘭芳首次到上海的第一場演出是在張園的安塏第大廈。

蘭心大戲院

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1945年,蓄須明志的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抗戰輟演八年后首次在此復出演出昆曲《刺虎》。

梨園公所舊址

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為全國聞名的梨園行業組織,梅蘭芳曾多次來訪與海上京劇藝人相互交流切磋。

共舞台

黃浦區文物保護點。1926年梅蘭芳與言菊朋在此演出。1936年3月9日梅蘭芳陪同卓別林在此觀賞海派京劇《火燒紅蓮寺》。

南京大戲院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上海解放,梅蘭芳劇團在此連演三天,慰問解放軍。

天蟾舞台舊址

黃浦區文物保護點。1933年梅蘭芳創編的《抗金兵》等戲上演,極大鼓舞了觀眾抗日救亡的熱情。

人民大舞台

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1914年梅蘭芳與王鳳卿南下在此登台,1956年在此演出的《鳳還巢》是他一生在上海最后一場表演。

新光大戲院

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1934年,昆劇保存社借新光大戲院舉辦第二次公演,演出昆劇兩天,邀請梅蘭芳、俞振飛等昆曲名家參演,從而對昆曲發展壯大起了積極影響。

中國大戲院

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原三星舞台,梅蘭芳和梅葆玖父子首次在此同台。

美琪大戲院2016年修繕后重新開張,以演出話劇、音樂劇為主,是國內外文化藝術交流的主要演出場所。2017年,恢復電影放映功能,開始放映戲劇影像。

天蟾舞台舊址2021年完成修繕,結合建筑歷史風貌的恢復和內部空間性能品質的提升,在演出核心功能基礎上將繼續開辟更多元化、多層次的文化功能,包含戲曲演出觀摩、藝術展覽展示、文化普及教育等功能。

2

金石之誼

從周信芳舊居出發,探索梅蘭芳的“朋友圈”。相聚相知,梅蘭芳在上海結交廣泛。他的生活、他的藝術、他的成就都離不開身邊那些好友的相助與貴人的相識。上海的許多地點就曾出現過他們的身影。

點位順序

簡介

周信芳舊居

靜安區文物保護點。梅蘭芳常來此與周信芳暢敘友情,切磋京劇藝術。

修道院公寓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梅蘭芳訪美前夕到訪該處,與當時上海名噪一時的文化人、交際家弗立斯夫人會面。成功訪蘇回滬后也由弗立斯夫人舉行招待會。

黃興舊居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33年梅蘭芳在此與蕭伯納會面,並作簡短交談。

李祖夔故居

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1943年,著名畫家鄭午昌、吳湖帆和京劇大師梅蘭芳三人倡議發起成立民間愛國社團“甲午同庚千齡會”,李祖夔的康平路1號是他們相聚最多的地方。

衡山坊

原樹德坊。1948年,費穆導演了由梅蘭芳主演的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藝術片《生死恨》,梅蘭芳因此而幾次上樹德坊3弄23號和費穆探討相關的藝術問題,彼此之間感情更加融洽。

漫畫會舊址(丁悚舊居)

黃浦區文物保護點。梅蘭芳首次到滬演出前,丁悚即在《申報》撰文為其預熱,為首次進人上海媒體視野。后兩人時相過從。

梓園

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梅蘭芳多次到訪王一亭之梓園交流繪事,1936年梅蘭芳與海上眾多名流在此處賀王一亭七十大壽。

劉海粟舊居

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梅蘭芳和劉海粟因“戲”“畫”而結緣,交往甚密,可說終其一生。

陳夔龍舊居

黃浦區文物保護點。陳夔龍為海上前清遺老領袖,他組織的堂會馳名申城。而每次堂會梅蘭芳必到,陳梅兩人交往密切。

金門大飯店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抗日戰爭勝利后,梅蘭芳參加好友吳湖帆與顧抱真的婚禮。

吳昌碩故居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13年梅蘭芳首次來上海獻藝后,即來此拜望吳昌碩。此后梅蘭芳常向吳昌碩請益繪事並一起交流唱曲。

修道院公寓現為衡復風貌館,是上海第一座風貌區主題的展示館,以風貌區內的百年人文、百年建筑為核心,系統地展示衡復風貌區的歷史變遷,展現多元的百年建筑、百年人文和紅色記憶。

黃興舊居現為武康路旅游咨詢中心和徐匯老房子藝術中心,是政府的公益窗口,持續為游客和居民提供文旅咨詢、免費導覽等服務。

3

海上尋蹤

從梅蘭芳舊居出發,重溫梅蘭芳的城市生活。梅蘭芳與上海有近半個世紀的緣分,更長期生活於此。在舞台下,上海見証著梅蘭芳經歷的一樁樁往事。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他在上海的街頭巷尾留下了印記。

點位順序

簡介

梅蘭芳舊居

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梅蘭芳在此長住近二十年。他不僅在此與朋友們創編新戲,培育人才,在此將中國京劇藝術傳播到世界,也在此蓄須明志,專心丹青,更在此見証了抗戰的勝利乃至新中國的成立。

喬家柵食府

黃浦區文物保護點。經營本幫菜系和點心,不少名人喜歡光顧,其中梅蘭芳、徐志摩、周信芳、俞振飛也是常客。

百代小樓

徐匯區文物保護單位。1920年梅蘭芳在百代公司共灌錄了9張唱片,唱片的傳播進一步擴大了梅蘭芳的影響力。

上方花園

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1923年梅蘭芳正對攝影感興趣,從商務印書館購得相機首次在此拍照。

紅房子西菜館

初名“羅威飯店”,抗戰后取名“喜樂意”,后經梅蘭芳建議下,1956年正式定名“紅房子西菜館”。

潔而精川菜館

黃浦區文物保護點。海派川菜名店,吸引了眾多文化藝術界人士光臨。梅蘭芳常喜歡在此與朋友用餐。

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大樓

黃浦區文物保護點。1949年6月,梅蘭芳受陳毅市長邀請來此參加上海各界知名人士座談會。

大光明大戲院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28年12月23日,京劇大師梅蘭芳親自為大光明大戲院的開張剪彩。

國際飯店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5年舉辦歡送梅蘭芳赴蘇聯演出的大型宴會﹔1936年在此宴請卓別林。

德興館

黃浦區文物保護點。上海本幫菜發源地,聲名顯赫。梅蘭芳和杜月笙等都鐘情於此間的本幫菜。

申報館舊址

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1913年梅蘭芳初到上海拜客申報館總經理史量才,協商為其演出做宣傳。

錦江都城新城飯店

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原為都城飯店。1945年4月,梅蘭芳與葉恭綽合辦了畫展。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大樓

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1936年3月9日,該樓四層的萬國藝術劇院為國際電影大師卓別林舉行歡迎茶會,梅蘭芳、胡蝶在此與卓別林相聚,留下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上海大廈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百老匯大廈。1958年梅蘭芳家廚淮揚菜名廚王壽山師傅來到上海大廈開創了淮揚菜系。梅蘭芳每次到滬,都要來此用餐。

梅蘭芳舊居位於思南公館花園洋房建筑群。

百代小樓現為《義勇軍進行曲》灌制地紀念館。2021年,紀念館經修繕和布展后全新開放。有包括深入解讀歷史的公益導覽、“國歌誕生之旅:歷史的探尋”等常設活動。

大光明大戲院現為大光明電影院。2009年,經過修繕升級后重新開業,恢復了歷史原貌,升級了觀影設施。修繕中還設計了一條電影走廊,通過燈光、圖片、文字、實物等手法,展示影院的昨天與今天,讓觀眾們在欣賞電影之余,更能品味大光明90年的花樣年華。

國際飯店延續酒店功能營業至今。一樓回廊文史館,擺放著各類老物件、老照片及其介紹,設有專人講解團隊。

上海大廈位於北蘇州路20號,現為上海大廈酒店。

結語

2025年國際古跡遺址日以“災害與沖突下的遺產應對准備”為核心議題,呼應ICOMOS成立60年來的使命。中國主場活動聚焦“綠色發展與多彩傳承”,強調文化遺產在生態可持續與社會融合中的價值。

“海上方舟·共同家園”文物主題游徑不僅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更是一場跨越文明的實踐教育。通過沉浸式體驗,參與者將切身感受上海作為“海上方舟”的厚重歷史,理解多元文化如何在這片土地上共生共榮,進而深化對城市精神內核的認同。“海上方舟·共同家園”文物主題游徑不僅是對人類逆境中堅韌史詩的回望,更成為探討遺產韌性、社區共生與城市更新的鮮活案例——在這裡,每一塊磚石都不只是過去的遺存,而是構建包容性未來的基石。

“梅綻東方”梅蘭芳文物主題游徑不僅是一趟戲曲文化的溯源之旅,更是一場傳統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的文化傳承探索。借由深度體驗,參與者將深切領略梅蘭芳先生革新京劇藝術的卓越貢獻,洞察傳統文化在上海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如何借時代之力推陳出新,從而升華對民族文化傳承意義的認知。“梅綻東方”文物主題游徑不僅是對梅蘭芳先生輝煌藝術生涯的深情回望,更成為研討文化遺產傳承韌性、藝術與城市共生關系以及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生動范例。在這裡,每一處與梅蘭芳相關的古跡舊址,都不只是往昔歲月的見証,更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構筑新時代文化繁榮盛景的堅實根基。

文物主題游徑是以不可移動文物紐帶串聯歷史與當下,通過系統性保護理念激活文物時代價值的創新實踐。其核心在於凝練主題、闡釋文物內涵、講好歷史故事,統籌保護與利用,通過串聯低級別文物帶動保護與開放,並創新文旅業態服務國家戰略。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局(市文物局)將以2024年優秀案例推介為契機,進一步總結經驗、精准發力,推動文物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資料:市文化旅游局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