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上海發布“26條”舉措 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5年04月18日09:16 |
小字號

堅持平等對待促進高質量發展,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環境

“26條”舉措可落地可操作

昨天,上海召開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介紹了剛剛印發的《新時代新征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若干舉措》),包含六方面26條舉措。

和過去不太一樣的是,此次新聞發布會還邀請了部分民營企業家和專家旁聽。這一開放態度,折射出上海在鼓勵民營經濟發展上的總體考慮。吳偉表述為,堅持平等對待,聚焦可落地、可操作,立足加強政府服務。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吳偉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始終致力於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

奮力打開上海民營經濟發展新天地,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顧軍在發布會上說,上海將努力做好民營企業的“知心人”、惠企政策的“宣傳員”和高質量發展的“服務員”,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緊盯營商環境突出問題

此次推出的《若干舉措》與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思路一脈相承,都注重提升企業的感受度,緊盯經營主體反映的營商環境突出問題,打造“雙向奔赴”的營商環境。

比如,民營企業由於規模小、抵押物不足,在尋求貸款時,常常會遇到融資難、融資貴等情況。針對這一問題,《若干舉措》提出4條舉措,包括支持民營企業擴大有效投資、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兩重”“兩新”、加大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力度和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2024年,全市獲得國債資金支持的設備更新項目中,民營企業數量佔比超四成,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的民營企業佔比超九成。”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彥峰表示,未來上海將加強對民營企業參與“兩重”“兩新”工作的支持,鼓勵民營企業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可與上海市技術改造貸款貼息政策疊加同享,最高貸款貼息不超過企業實際貸款利率。

上海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周小全介紹:“上海市委金融辦近期已會同市財政局推出匯率避險擔保增信產品,助力外貿企業應對形勢變化。今年,金融辦還將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

再比如,中小民營企業最怕拖欠賬款,應收賬款的逾期,可能會造成中小民營企業現金流緊張。此次《若干舉措》提出2項解決措施,一是持續開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二是強化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

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此次《若干舉措》也提出5條舉措,包括涉企“檢查碼”、從輕減輕行政處罰、打擊涉企造謠傳謠等社會關心的內容。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長劉言浩表示,今年上海將重點推動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條例,修改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通過建設優良法治化營商環境,賦能全市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保障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公平競爭一直是民營企業最關心的話題,也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必然要求。

吳偉介紹,本次《若干舉措》的第一方面即關注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問題,並提出4條舉措:一是嚴格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要求,持續開展市場准入壁壘排查清理﹔二是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起草涉及經營主體經濟活動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以及具體政策措施,應當依法開展公平競爭審查等﹔三是確保建設工程招投標全過程公開公平公正。持續推行現場分散評標與遠程分散評標,統一建設工程企業信用評價標准,規范建設工程特別是政府投資項目的承發包行為等﹔四是保障民營企業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提高採購透明度,定期更新入圍供應商名單,用好政府採購預留份額、價格評審優惠等政策,強化政府採購誠信履約,發揮首台(套)保險補償機制作用。

此外,《若干舉措》還關注到了科創資源平等共享的問題。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國提出,將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向民營企業開放重點實驗室和公共研發平台,推動民營企業平等使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並逐步提高企業用戶機時,推動市屬國有企業向各類經營主體開放更多國資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等。

助力民企國際化發展

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上海企業出海的主力軍。關注到這一趨勢,此次《若干舉措》也將助力民營企業國際化發展作為重點方向,不少舉措都提到了為企業提供優質的出海服務。

例如,集聚各類功能性機構,《若干舉措》鼓勵民營企業在上海市設立研發中心、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資金結算中心、貿易總部等功能性機構,在創新產品申報、研發用品出入境、人才落戶、跨境資金結算和數據流動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務。

助力民營企業國際化發展,《若干舉措》提出建設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平台,支持民營企業實施全球化發展戰略,加強對中小企業海外參展參會的組織服務,支持民營企業開展重點領域境外投資,鼓勵商業銀行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結算、投資等一攬子跨境人民幣綜合金融服務。

“《若干舉措》充分體現上海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特色需要,結合‘五個中心’建設總體定位,在加快科技創新、提升開放能級上做好文章。”吳偉表示,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民營經濟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吳丹璐)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