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個社會組織,何以撬動更多資源服務經濟發展大局?

“社會組織的建設要注重能力提升,注重影響力的擴大,注重平台能級建設。借助行政資源、拓展社會資源、開發會員資源,通過聯合政府服務會員、聯合平台服務會員、聯合會員服務會員等方式,撬動更多資源,從而提供更多服務。”
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孫建平日前在“共話跨界創新開放 展望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新未來”媒體座談會上回應媒體提問時如是說。
社會組織沒有行政資源,聯合會如何撬動更多資源,提供更多服務,更好的融入經濟發展大局?
服務大局
隨著上海在農歷新年的首個工作日召開“新春第一會”上發布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上海市陸續出台“一攬子”政策措施,促進經濟創新發展。
在上海,服務經濟佔全市GDP比重超過70%,作為上海市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對推動經濟增長、吸納就業、擴大投資、促進消費、改善民生等具有重要作用。
3月中旬,上海市印發《上海市促進服務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旨在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聚焦“穩增長、促就業、擴消費”帶動能力強的服務業重點領域,培育經濟新動能,營造創新發展優質生態。
孫建平介紹,2024年以來,上海市政府委托上海市現代服務業聯合會與相關主管部門一道研究和推廣夜間經濟等服務業新業態,以激勵消費促進服務業體質擴容,體現了社會組織注重能力提升,注重影響力的擴大,注重平台能級建設的具體做法。
自2005年12月成立至今,該聯合會作為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性樞紐型非營利社團組織,已有會員單位已超1650家,其中213家為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等社會組織,覆蓋了金融、信息、科技、商務、生產、公共、專業服務等多個領域,基本囊括上海市服務業的所有行業。
孫建平指出,20年來,上海的服務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制度、政策、環境和生態都發生了深遠改變。聯合會也對自身定位有了清醒的認知,即:
一是不再追求權力的擴張,而要注重能力的提高﹔
二是不再追求權威的提升,而要注重影響力的擴大﹔
三是不再追求以我為中心,而要注重以我為平台。
在對自身定位清晰后,聯合會以此為基礎借助行政資源、拓展社會資源、開發會員資源,通過聯合政府服務會員、聯合平台服務會員、聯合會員服務會員等方式,撬動更多資源,從而為會員提供更多服務。
服務大局,不止於一隅,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還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重大戰略。
去年11月至12月,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作為新一屆長三角現代服務業聯盟輪值主席單位,密集走訪長三角三省份,分別與江蘇、浙江、安徽三省開展交流對話,在從業人員素質、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先進裝備配套、新質生產力寬度和廣度等方面深度參與服務業提質擴容。共同推動長三角地區的進一步協同發展。
橋梁紐帶
立足經濟發展大局,社會組織發揮承上啟下,鏈接政府與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也愈發重要。
“作為中國在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上海營商環境建設更為重要,聯合會將竭盡所能大力支持。”
孫建平舉例說道,聯合會職能機構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為例,近年在專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方面不斷優化提升,創造性提出了多元解紛、調解優先的經貿商事調解方案,並通過與浦發銀行等機構全面合作推廣,致力降低上海經貿商事糾紛案件量的同時,為上海整體營商環境提升做出自身貢獻。
不僅如此,調解中心根據業務需要,專門建立了知識產權、海事海商、房地產、能源及環保、金融、國際貿易六個專業委員會。同時,為配合解決上海自貿區的商事爭端,經貿商事調解中心還建立了一個全部由境外專業人士組成的國際商事聯合調解庭,能夠更加快速、有效地處理國際商事爭議。
2024年末,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還發布了首部綜合性商會性質的《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臨時仲裁規則》。
根據《關於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和《上海市涉外商事海事臨時仲裁推進辦法》的相關要求,仲裁規則是創新驅動業務升級發展、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在現代服務業領域應用的具體實踐。
其對臨時仲裁全流程作出系統規定,重點突出調解、仲裁、訴訟之間的機制銜接與程序獨立,力求以最簡潔的程序規定保障臨時仲裁順暢高效進行,進一步推動仲裁制度的國際化、法治化發展,為服務保障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
“服務社會、服務會員、服務企業。”
20年前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成立之初確立的辦會宗旨,在如今國際經濟形勢下看來更加凸顯其“含金量”。
社會組織如何在企業家之間、會員與會員之間,會員與政府之間,搭建一個互動交流平台,匯聚多方資源助推服務業的高質量發展,其實踐背后的意義亟待進一步挖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