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金融改革,浦東正發力

匯聚13家金融要素市場和基礎設施,3800余家中外資金融機構提供全覆蓋的金融服務。
這一數字正是浦東近年來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成果的具象化顯現。
春和景明,生機煥發。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浦東再次開啟一場金融創新“試驗場”。
探索金融改革“浦東智慧”
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是黨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
作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風向標和引領者,“陸家嘴論壇”自2008年以來,這場金融盛會見証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歷程。
“陸家嘴金融沙龍”在上海中心啟動
不久前,浦東又推出一張邁向世界金融舞台的“閃亮名片”——“陸家嘴金融沙龍”。
前瞻、開放、融合、創新……一周一主題,一月一輪次。廣泛集合監管部門、要素市場、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等多元資源,緊扣時代主題,回應市場關切,展現開放格局,探索創新變革,向國內外傳遞深化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強音,為全球經濟發展與金融治理貢獻“浦東智慧”。
“這不僅為金融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相關專業人士表示。
“引領區建設、浦東綜改、自貿區高水平開放等系列重大改革,金融相關超過百項,也為金融機構業務升級、產品創新提供了政策支持。”浦東新區區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譚蓬表示,浦東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
兩大平台,互相呼應、相得益彰。可見,浦東金融創新之大局。
更為重要的是,在不斷地探索和探討之中,上海金融中心的新勢能,將不斷被激活。
四大關鍵板塊共論金融高質量發展
一個月以來,上海黃浦江畔,關於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的討論,吸引了眾多目光。
首期“陸家嘴金融沙龍”現場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兼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張勁秋……眾多金融專家學者、金融機構高管和產業實踐代表,圍繞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輸出核心觀點與務實建議。
大國博弈與匯率波動,倒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加速構建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陸家嘴金融沙龍”現場
AI技術深度重構資本市場生態,驅動千行百業智能化躍遷﹔
探索企業價值驅動型並購重組路徑,以戰略性整合突破發展瓶頸﹔
推動商業銀行以跨境金融服務為紐帶,鏈接本土創新與國際市場,助推中國經濟在開放共贏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未來,期許它能成為見証中國金融的韌性成長,為制度型開放從“浦東單點突破”向“全國系統集成”的戰略躍遷不斷貢獻“實踐活水”。
為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升級版”建言獻策
回溯看,歷屆“陸家嘴論壇”,都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和全球金融治理貢獻著智慧和力量。
同樣,“陸家嘴金融沙龍”的創立,寄托著推動會議共識轉化為具體項目和創新試點,有效促進產融對接與合作的期望。
中銀証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浦東新區舉辦“陸家嘴金融沙龍”系列活動,為國內外金融界提供交流平台,為促進金融改革與開放、破解產業發展痛點、加速金融創新成果轉化提供了“浦東樣本”,這將全面彰顯浦東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的引領力、輻射力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在交通銀行總行業務總監兼上海分行行長涂宏看來,“陸家嘴金融沙龍”不只是一場中國金融界的思想盛會,更是緊密連接各方力量,向國家金融改革貢獻“浦東智慧”的高端平台。
“‘陸家嘴論壇’與‘陸家嘴金融沙龍’共同構建起‘戰略—執行’一體化的生態格局,不僅為金融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上海証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呂昊表示,上交所將與浦東新區在“陸家嘴金融沙龍”的舉辦、企業資本市場服務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
弄潮兒向濤頭立。
金融改革需要不斷更迭,保持活力。可以預見,新的金融創新,將從此開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