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飄絮如何治理?市民應如何防護?看這裡

行道樹是上海的“綠色財富”,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和文化價值,應加強保護和精細化養護。市綠化市容局介紹,近年來,上海通過冬季修剪去除果球、夜間物理沖刷等方式,有效減少了果毛飄絮的產生。今后,在新建和改建道路將適當引入其他觀花色葉喬木,從源頭減少果毛產生。讓我們一起更全面地了解懸鈴木果毛,看看綠化部門是如何治理懸鈴木飄絮的↓
果毛飄絮如何形成?
本市的楊樹、柳樹等行道樹佔比相對較少,因此果毛飄絮主要來源於懸鈴木。懸鈴木果實是由多數的小堅果集合成球形的聚花果,小堅果基部圍有長絨毛,俗稱為果毛。
小貼士:聚花果
(別名花序果、復果)
聚花果是由整個花序發育成的果子,如桑椹。懸鈴木的雌蕊和雄蕊均密集成球形頭狀花序,果實由整個頭狀花序發育而成。花序中每朵花形成獨立的小堅果,聚集在膨大凸起的花序軸上,外形成果球狀。
每年3-4月懸鈴木新葉生長,往年成熟的果球開裂、脫落,大量果毛從樹上飄落,形成“毛毛雨”,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現象。
防治果毛飄絮有哪些措施?
懸鈴木果毛的主要治理措施是修剪,每年的冬春季綜合養護期間,通過修剪可以修除絕大部分的果球。
但對於中心城區樹形高大,且修剪作業條件受限的道路,在果毛飄絮季,一般會採取物理吹沖的措施來治理,通過人工干預提前讓果毛飄落,避免集中飄絮給市民出行帶來影響。
TIPS
物理吹沖工作一般在夜間開展,避開交通高峰,減少對市民出行影響。
市民出行如何防護?
懸鈴木果毛飄絮預計4月下旬達到峰值,5月中下旬接近尾聲,屆時飄絮基本結束。果毛本身沒有毒害,但對於一些體質敏感人群,會產生呼吸不適等過敏反應。大家外出時,建議做好以下三點防護措施:
01
外出時盡可能穿長袖、戴口罩、戴防護眼鏡,基本可以避免果毛飄絮帶來的影響。
02
如果果毛不慎進入眼睛或接觸皮膚致使發痒,切記“不慌、不揉、不撓”,立即用干淨涼水沖洗或濕紙巾輕輕擦拭,亦可用濕毛巾冷敷。
03
敏感人群如果出現嚴重過敏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懸鈴木是本市道路綠化的骨干樹種,果毛飄絮多發生在建成區大型懸鈴木上,這些樹木見証了城市的發展變遷,相較於“果毛飄絮”,它的社會、人文、生態價值更值得我們關注。我們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用保護和寬容的態度對待自然。市綠化部門也將繼續探索,多措並舉治理果毛飄絮,最大限度減少果毛飄絮對市民生活影響。
資料:市綠化市容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