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陪診服務將形成統一定價 市民政局回應市民關切

2025年04月15日18:32 |
小字號

市民政局負責人做客“民生訪談”,回應市民關切

陪診服務將形成統一定價

在老齡化程度達37.4%的上海,老人的生活起居令人牽挂。

老人外出就餐,家門口是否有社區食堂?老人看病,怎麼找陪診服務?如果家裡保姆返鄉,是否可以“短托”住進養老院?獨居老人住進醫院后,誰來為其簽字?沒有繼承人的老人離世后,遺產又歸誰?

在昨天舉行的2025上海“民生訪談”中,市民政局局長蔣蕊圍繞老年人相關民生事項一一回應。蔣蕊透露,未來,上海將形成統一的陪診服務定價標准、統一的平台入口,讓更多上海老年人能享受到優質便利的陪診服務。另外,今年上海將修訂《上海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關於意定監護的實踐探索有望上升至法規予以固化。

陪診服務納入養老服務補貼

今年,市民政局會同市衛健委制定了“老年人助醫陪診服務試點方案”,並在浦東、楊浦、鬆江、徐匯、長寧、普陀、靜安、虹口、黃浦等9個區啟動陪診服務試點。蔣蕊表示,目前本市已完成陪診人員的招募,正有序開展培訓、考核工作。

“陪診服務的培訓對象面向養老服務機構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我們會同市衛健委組織專家對培訓大綱進行論証評審,在考核方面設置了一定比例的不合格率,確保陪診師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蔣蕊表示,各試點區將根據培訓考核情況,陸續向社會發布具備常態化專業服務能力的養老服務機構名單,老年人及其家屬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相應機構和陪診師提供助醫陪診服務。

有市民來電表示,對一些退休老人來說,一次陪診服務如果要支出幾百元錢,覺得有經濟壓力。蔣蕊表示,將把專業陪診服務納入本市養老服務補貼服務內容,對低保、低收入等困難老年人實行兜底保障,同時也鼓勵各試點區、街鎮結合購買服務等形式為80歲以上高齡、獨居等特定對象提供低償、普惠的助醫陪診服務,通過社會公益慈善資源為老年人提供一定資助。

“通過試點,我們要發展一批能規范提供陪診服務的養老服務機構和一支陪診師隊伍,探索形成本市老年人助醫陪診的服務流程、收費機制和監管舉措。”蔣蕊表示,未來,全市層面將在總結這半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明確規范,並形成統一的定價標准、統一的平台入口,讓更多上海老年人能享受到優質便利的陪診服務。

今年新建30家長者食堂

蔣蕊表示,到2024年底,全市共建成社區長者食堂405家,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今年將新建30家社區長者食堂。對部分遠郊地區考慮輻射面積,在社區長者食堂之外,鼓勵設立老年助餐點,由社區長者食堂配送。目前,在送餐方面,本市已專門出台鼓勵運用市場化機制發展送餐服務的意見。幾個區已和市場化平台形成良好送餐機制。

六成“短托”老人變“長住”

養老機構通過“短托”“試住”等服務向老人打開大門,在上海已成為常態化服務項目。記者了解到,部分老人由“短托”變“長住”,轉化率達六成。

據悉,今年春節半個多月,全市有260多名老人選擇“短托”服務。“我們了解到,到試住結束時,有150位老人表示很願意‘長住’。”蔣蕊表示,推出短托服務的初衷是為了緩解階段性的老人居家照護困難,同時推動養老機構打開大門,為更多老年人所了解接受,讓他們對未來養老有更好的預期和信心。

意定監護,有望上升至法規

在公益咨詢中,不少高齡獨居老人面對律師吐露焦慮:子女不在身邊,如果發生意外,自己能依靠誰?如果自己住進醫院,誰來為其簽字?

蔣蕊表示,她曾實地調研過一家名為盡善社會監護服務中心的社會組織。成立多年來,該機構已接受了相關咨詢服務200多例,其中正式確定監護關系的達40例。

其中一個案例頗具代表性。一名八旬老人與兒子感情不睦,便將監護權交托給社會組織。委托期間,老人突發急症,機構為老伯作了重要的醫療決定。這場差點天人相隔的意外,讓父子兩人幡然醒悟,諒解了彼此。老人撤銷了委托給機構的監護權,重新回歸家庭。

蔣蕊透露,結合今年修訂的《上海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關於意定監護的實踐探索有望上升至法規層面予以固化。“在老人沒有監護人時提供服務,意定監護服務內容包括居家照護、養老機構入住與遷出、醫療搶救以及身后事的代理等。”蔣蕊表示,市民政局將對從事意定監護的社會組織,以及如何來開展意定監護服務作出相應規范,明確程序、條件、流程。比如一旦老人和機構間發生糾紛后,應該如何劃分權責、調解矛盾。

遺產管理制度形成閉環

老人離世后留下的遺產,如果沒有繼承人,作為遺產管理的“兜底主體”,民政部門的職責界限在哪裡?

“遺產管理制度到底怎麼落地?我們用了2年時間推動。”蔣蕊表示,針對孤老遺產無人繼承的情形,市民政局已出台相關指引,形成閉環,“目前這條路已經走通了”。

蔣蕊表示,上海近年來已有數十起相關案例。此前由於缺乏相關政策和規范指引,部分區民政局在實踐中“踩坑”,有的還收到一紙訴狀,導致賬戶被凍結。

去年底,上海專門出台《關於民政部門履行遺產管理人職責以及處置無人繼承遺產的若干意見》,厘清如何查詢財產信息、設置遺產管理人資金專戶等。“政策出台以后,我們通過設立專門的賬戶,把這個環節走通。”蔣蕊表示,民政部門加大相關培訓,還專門出台相應指引解讀文件,“我們預判未來老人遺產無人繼承的情況會越來越多,希望通過規范指引,推動‘民政部門擔任遺產管理人’制度落實形成閉環”。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王海燕 肖彤)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