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觀眾審美疲勞,購票欲下降?上海沉浸式戲劇直面“上新”大考

2025年04月15日09:23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不眠之夜》上海版駐演進入第9年,我們面對全新的觀眾與全新的變革。”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馬晨騁總結上海版誕生9年后的首次改版。

“過去,觀眾習慣‘無腦沖’,現在時間、金錢變得更寶貴。”《成仙》催生開心麻花首個四面舞台,制作人顧慧珺坦言,“種草”很重要,因為觀眾購票更謹慎了。

2016年《不眠之夜》落戶上海,沉浸式戲劇迅速成為票房靈藥,沉浸式音樂劇令環人民廣場“擠滿”小劇場,VR大空間將沉浸式戲劇、游戲、展覽融為一體,演藝新空間在文創園區、商場誕生,推動觀演人流形成消費閉環。而今,見慣世面的觀眾不再輕易嘗鮮,同質化劇目被迅速淘汰,沉浸式戲劇“躺贏”好時光一去不復返。劇目“上新”成為一場場大考。

經典劇目改版與新生

全新《不眠之夜》上海版·∞計劃4月下旬正式對外發布,伴隨冒險靈、漫游靈兩條新增路線,《不眠之夜》從原來的3小時,變為2.5小時、2小時兩種選擇。“《不眠之夜》增加故事線和隱藏情節,讓觀眾有新的體驗,票價回歸到2017年檔位。”馬晨騁說。

《不眠之夜》依舊是高人氣劇目 諸葛漪攝

2016年12月14日,《不眠之夜》上海版在麥金儂酒店首演,介於真實性與戲劇性之間、重塑觀演關系的戲劇體驗在全國范圍內掀起“沉浸式”演藝浪潮。《中國沉浸式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以“沉浸式”為概念的線下體驗成為95后Z世代人群“社交新寵”。

“《不眠之夜》有門檻,要求購票觀眾超過16歲。今年新入場的觀眾,可能在2016年首演時隻有八九歲。”馬晨騁感嘆,雖然換了一代觀眾,05后依然對《不眠之夜》這種古典沉浸式表演情有獨鐘,願意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構建觀演體驗。

時髦的《不眠之夜》被歸為“古典”,什麼樣的沉浸式演出可稱之為“現代”?“《不眠之夜》在上海駐演前,中國觀眾幾乎不知道‘沉浸式’,現在沉浸式戲劇有形形色色新樣式。”馬晨騁舉例,觀眾戴上VR眼鏡,可以沉浸式跳舞、喝酒、看演出,《消失的法老》借助高科技手段創造金字塔場景,Team Lab通過光影變化打造沉浸式場景,《阿波羅尼亞》創造整個小酒館。“大多數沉浸式項目有一定的空間限制或技術邊界,《不眠之夜》有著完全自由開放的空間,觀眾憑著感覺到處走,它的玩法獨一無二,所以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在瑞虹天地月亮灣,開心麻花最成功的沉浸式互動劇《瘋狂理發店》邁入第四年,今春“理發店”樓下“海物惟錯演藝空間”推出新劇《成仙》。

根據燈塔專業版、貓眼演出數據,《瘋狂理發店》是“規定時間內累計演出場次最多的沉浸式戲劇”,2022年至2024年兩年時間在上海、成都、蘇州、杭州等演出2977場,獲頒“大世界吉尼斯紀錄”。“南京《瘋狂理發店》100場紀念場演出,提到‘嫌疑人的車停在B2’。中場休息,真有觀眾跑去B2找車,然后拍照反饋,‘沒有車!’”觀眾的探究欲讓《瘋狂理發店》《成仙》總制作人、上海開心麻花董事長汪海剛感慨又開心。

《成仙》推出開心麻花首個四面台

《成仙》出人意料沒有復刻《瘋狂理發店》懸疑路線,轉而打出玄幻喜劇招牌。“作為城市文旅向沉浸式演出,《成仙》盡可能精煉劇目時長,強化視聽呈現,以適配更廣泛的人群。四面體舞台加入升降台和移動威亞。”《成仙》導演艾春旭介紹開心麻花首個四面台,“平面的景、平面的表演變成3D立體后,不存在任何正面和背面,每一面都是正面,演員要轉著圈演戲,充分照顧四面觀眾,對他們的習慣是一種顛覆。”

140平方米《成仙》舞台被象征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四種元素的四面觀眾席共375個座椅環繞,而中央舞台區域恰恰象征“土”方位。演員每個動作、走位,都花費了數倍時間排練。

“最簡單的光也變了,以前我們在舞台深處裝燈,從演員背后打光。變成四面台了,燈該裝在哪裡?”市場環境倒逼劇組“自討苦吃”,顧慧珺說,“觀眾消費理念在發生變化,以前大家聽說是網紅店都排隊去吃,現在下單前先仔細看網評,究竟值不值?大浪淘沙的市場中,《成仙》得讓觀眾感受到真誠和新意。”

文旅商融合螺旋式上升

《瘋狂理發店》如火如荼這幾年,開心麻花一直深耕“沉浸式演藝+商業空間”,《瘋狂理發店》通過租賃鋪位,自己做裝修、打造沉浸空間。截至3月底,《瘋狂理發店》僅上海瑞虹天地月亮灣一店,演出已破1000場。從《瘋狂星友團》開始,開心麻花和地產、主題餐飲聚集商有了更深度合作模式,雙方在“商演融合”領域進行進一步捆綁合作,實現宣發流量、消費人群和利益共享。

經過幾年磨合,開心麻花從一些商場撤出,暫停部分沉浸式劇目。“商場裡的劇場”大方向沒有變,落地操作卻在螺旋式升級,有了更進一步的文旅商融合模樣——《成仙》所在的地方不叫劇場,而是順應劇情稱為“道場”。與之相關的主題商戶聯動入場做市集,觀眾在場外即可體驗“佔卜”劇情,穿上劇中魏晉風格古裝打卡拍照,再入場觀劇,情緒價值拉滿。

《成仙》場外觀眾

“演藝行業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傳統鏡框式舞台到沉浸式演藝空間,再往后走,一定會出現更多樣的場景和更豐富的體驗。”汪海剛說。

在今潮8弄做了4年沉浸式音樂劇《Little Jack》后,今春,星在文化董事長朱寅在一牆之隔的濱港商業中心推出“星臨天下”多功能演藝空間。“星臨天下”周圍是脫口秀與沉浸式懸疑劇《大真探趙趕鵝》。

《Little Jack》

“新的文化空間不斷開出來。”在朱寅看來,濱港商業中心以亞洲大廈為模版,又與環人民廣場演藝集聚區不同,“亞洲大廈、市百一店、世茂廣場的沉浸式小劇場多為改建,容量為兩三百人。濱港商業中心在建造時預留演藝空間場地,‘星臨天下’可彈性容納500人到1000人,適配沉浸式戲劇、小型演唱會切換座位、站立不同模式。”

將一棟大樓變為劇場,《不眠之夜》也在不斷內部挖潛,創造新空間、推出新消費。去年8月1日,《不眠之夜》推出Lounge M貴賓體驗空間,日均上座率始終保持在85%以上。票房之外的營業性收入佔比逐年增大。

全新《不眠之夜》上海版·∞推出之際,馬晨騁算了一筆賬:一對情侶從“不眠之夜”小程序買2張包含Lounge M體驗的演出票花費2560元﹔周六一早從北京飛到上海,往返花費3448元﹔周六晚的《不眠之夜》The Drama酒店花費1380元﹔《不眠之夜》附近有家聲名遠播的火鍋店“肥仔文”,晚上看完演出吃一頓花500元。最后,算上打車費等零散費用,周末打飛的體驗《不眠之夜》總花費超過8000元。

美琪大戲院開幕大戲音樂劇《SIX》中國首演在即,加上沉浸式音樂秀《英雄聯盟:雙城之戰》、音樂劇《悲慘世界》40周年紀念版音樂會,馬晨騁預告,文廣演藝集團 駐演品牌“SEE YOU IN SHANGHAI上海見!”將通過票務聯動等打出文旅商體展組合拳。

通往《不眠之夜》路上,必經《SIX》海報 諸葛漪攝

依靠地利打造文旅打卡點

回顧近年上海沉浸式演藝空間演變,上海演出行業協會總召集人韋芝將其分為商業綜合體長期駐演模式、多空間集聚模式,還有文旅打卡網紅景點模式,如朱家角課植園園林水上劇場、鬆江廣富林、上影樂園、寶山瑜音閣古戲台等,通過觀演聯動景點旅游觀光,韋芝表示,“這些景點都在遠郊,觀眾以游客為主。”

市中心的寶藏景點如何利用?佔據地利優勢的國有院團也加入沉浸式戲劇聯盟。今年年初,沉浸式滬劇《日出》在汾陽路150號上海滬劇院首輪演出16場,上座率達95%。

汾陽路150號位於徐匯區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是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師鄔達克在克利洋行時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始建於1919年。百年老洋房自帶的審美烙印,加上非遺姚繡戲服、東陽木雕道具,配以“滬劇+流行音樂”元素、多媒體影像,《日出》充分利用花園洋房空間布局,每場80位觀眾從每個視角都能看到不同角色的故事線。

從汾陽路150號步行10分鐘,480米外的岳陽路168號上海京劇傳習館,沉浸式京劇《龍潭英杰》在4月12日、19日再上演4場,總場次達到8場。

沉浸式京劇《龍潭英杰》

作為上海市第5批優秀歷史建筑,岳陽路168號同樣地處徐匯區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由當時著名的上海布道團建筑師事務所設計,始建於1921年。

副導演孫偉帶領同事正在新空間打磨《龍潭英杰》。“男主角的辦公室旁邊有審訊室、槍械庫,觀眾一入場,樓道就有環境音響起。”孫偉叮囑大家全神貫注,進入角色,“從觀眾入座到開演之間的15分鐘,氣氛要鋪滿。比如演警察的人,看到觀眾要上下打量,有一種審視的意味。”

上海京劇院的演員們難得離觀眾如此近,“唱京劇不難,互動有點緊張,怕接不住。” 多年前,京劇傳習館做過沉浸式京劇集萃演出《月光下的行走》,“也許未來還有傳統劇目嘗試沉浸式版本。”

相比之下,開心麻花《成仙》演員們習慣與觀眾寒暄。“不僅是上海觀劇群體,我們希望吸引外地甚至入境游游客,因此特意把工作日晚場開演時間定在晚八點,周末下午到晚間嘗試安排3場演出。”對於記者提出非市中心地段演出的人流焦慮,汪海剛並不擔心,他透露,“海物惟錯”是基於情緒體驗和消費融合方向打造的城市文旅演藝空間,《成仙》是核心體驗產品,未來還會聯合專業合作伙伴打造“后空間”音樂劇Live house 以及 “賽博修仙”主題互動展覽。

《成仙》演員與觀眾互動

更長久生命力從哪裡來

濱港商業中心剛落成,還在持續招商中。作為首批入駐商戶,朱寅擔憂人流不夠嗎?他反問記者,“你去看陳奕迅、周杰倫演唱會,會在乎場地在不在市中心?”很長時間裡,《Little Jack》是今潮8弄唯一的沉浸式劇目,“我也操心過《Little Jack》票務,結果全賣完了。”朱寅總結,“關鍵是做好內容、服務,找到好演員,上海交通很發達。”

“星臨天下”網羅各種劇目、活動

“星臨天下”座椅隨時可撤,改變空間格局

朱寅想把白天利用起來,“星臨天下”周末、晚上有演出,白天做療愈音樂課,吸引周邊辦公樓白領用半小時到一小時舒緩放鬆,“上海評彈團、京劇演員王珮瑜都在今潮8弄有‘據點’,也能加入我們的空間。”“星臨天下”開幕式匯集上海各大院團當家人、音樂劇制作人。朱寅想起20多年在新天地做音樂酒吧ARK,“那時酒吧街有不同演出,法國香頌、爵士樂、流行樂不重樣,聚在一起形成商業空間辨識度,有利內容不間斷曝光,現在做演出空間也一樣,人多力量大。”

7月,沉浸式滬劇《日出》將在汾陽路150號再次上演。制作人沈傳辰計劃由一組演員變為多組演員,增加念白字幕、戶外光影秀、老洋房文化之旅及文創周邊等新鮮內容,探索可復制的全新文旅商模式,從門票銷售、企業定制等方面多元化實現經濟收益。

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沉浸式戲劇,《不眠之夜》迄今總收入超5.5億元,接待全球各地觀眾超62萬人,跨省市及境外游客佔比高達64%,入選全國旅游演藝精品名錄,蟬聯大眾點評網沉浸式演出總交易額全國TOP1。

9年前,《不眠之夜》剛落地上海,馬晨騁面對媒體追問“能開多久”,回答“希望上海版能夠一直開下去,至少比紐約版時間長。”9年后,上海的《不眠之夜》成了全球隻此一家。“以更加年輕的狀態去吸引年輕的觀眾。N刷《不眠之夜》的死忠粉,也願意不時來看看新版,這是他們的快樂老家。”

“我們都未曾想到這部作品可以扎根如此之久,而且它並不會停止探索和成長。”《不眠之夜》上海版導演兼藝術總監Felix Barrett說,“上海是一座不可思議的城市,這裡有來自全世界的觀眾,他們擁有無與倫比的激情與渴望。”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