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游戲裡學古籍修復 《古籍修復師》游戲接受度高

2025年04月14日15:28 |
小字號

“手殘黨”敢上手——

游戲裡學古籍修復

“書有毀裂,酈方紙而補者,率皆攣拳,瘢瘡硬厚。瘢瘡於書有損。裂薄紙如薤葉以補織,微相入,殆無際會,自非向明舉之,略不覺補。”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的這段話,可能是中國文獻關於古籍修復的最早記錄。

在上圖東館美術文獻館,《齊民要術》正在“古籍新生——《古籍修復師》互動展”中展出。掃一掃展板上的二維碼,打開《古籍修復師》游戲,這段話也出現在游戲開機畫面上。

“從后台數據看,沒想到一天之中幾乎每個時段,都有玩家在玩這款游戲。”游戲制作人伊芳菲說。伊芳菲從廣州出發,首都圖書館古籍修復師王嵐、北大出版社編輯王應從北京出發,前天下午,他們一齊在上圖東館參加“古籍新生——《微相入:妙手修古書》《古籍修復師》新書新游見面會”。

上海圖書館是《古籍修復師》游戲的專業指導單位之一,上圖館藏的十部古籍珍本成為游戲突破關卡后的“彩蛋”。

《微相入:妙手修古書》《古籍修復師》新書新游見面會裡有一個環節就是游戲試玩。記者一同體驗,游戲設有六個關卡,全部通關要花20分鐘以上。從試煉、對症下藥、紙壽千年到匠心補天、妙手丹心、朱墨燦然,每完成一個關卡,就能解鎖一部古籍珍本。點擊“蘭台汲古”,可以通過古籍歷史、修復歷史、書病等級、修復工具、修復技藝等板塊學習古籍修復相關知識,打開“古籍書庫”,不僅能看到游戲通關解鎖的珍本,還有上海館、廣東館的珍貴館藏。

“我們參觀了上圖東館館藏精品館,上海地區的古籍很有特色,比如西文圖書、年畫,這些特色館藏在游戲中也有所呈現。”伊芳菲說,開發《古籍修復師》游戲的過程中,年輕的游戲人最大的感觸是“這個群體的開放”,“不是秘不示人的技藝,而是最大程度向我們開放、解釋,有些環節光看文字資料不容易理解,到現場從各個角度看古籍修復師的操作,聽講解,一下子明白了。比如紙漿補書,我們一開始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到現場看了修補的過程,才理解相當於造紙的逆向操作,神奇的紙漿補書也在游戲裡得到還原。”

在上海,從中專、中本貫通到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已經形成培養古籍修復人才的專業路徑。“我的師父給大學生上課,我給高中生上課。”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黨支部副書記、服務拓展部副主任王晨敏說,最近的課堂教學裡,他會放上《古籍修復師》游戲的二維碼,“在游戲裡學知識,學生們的接受度高”。

記者好奇,如今古籍修復還有南派、北派之分嗎?“隨著交流越來越頻繁,從使用的技藝來說,已經沒有太明顯的區分,而且古籍修復也建立了統一的國家標准。不過,由於南方和北方的天氣條件不一樣,古籍修復面對的主要問題不太一樣,也就是‘病人’的病因不一樣。在北方,書的破損主要集中在干燥導致的脆裂上,而南方面對的主要問題是虫蛀霉變。”王晨敏介紹。

“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是‘手殘黨’,不敢上手體驗,或者是家裡沒有合適的材料、對象,可以通過玩游戲了解古籍修復。”王嵐說,普通人或許不太可能接觸到要修復的古籍善本,但珍惜文化、珍惜紙書的心情是相通的。“古籍保護可以是原生性保護——保護原物,可以是再生性保護——通過影印、數字化等方式加以利用,不能忽視的還有傳承性保護,不論是互動游戲還是體驗講座,都是帶動大眾提升古籍保護意識的方式,讓古籍真正‘活起來’。”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施晨露)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