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援克路 十年踐初心
——寫在上海對口支援克拉瑪依十周年之際

■“為何而來?來而何為?去而何留?”上海援克干部人才不斷自問。為此,身在“第二故鄉”的他們,堅持扑下身、扎下根,在受援單位“任實職、分實工、擔實責”
■民生連著民心。多年來,上海援克工作堅持“民生為本”,以上海資源、經驗和理念,增強當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滬克情深,跨越山海。
2015年,中組部確定上海市對口支援克拉瑪依市,開啟人才智力援疆新篇章。十年來,123名優秀年輕干部人才接續奮斗、奉獻油城,用一項項創新、一件件成果,探索形成了“雙向賦能、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新時代對口支援工作格局。
今天,新疆克拉瑪依市黨政代表團來滬訪問考察,並將舉辦克拉瑪依(上海)智能算力產業推介會、2025“引客入克”暨滬克兩地航旅推介會、優秀劇目《油城往事》展演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深化兩地合作交流。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你那油井像森林,紅旗像鮮花,歌聲像海洋,啊克拉瑪依……”
這首《克拉瑪依之歌》唱出了當年石油工人的創業激情。作為一座典型的“先油后城”的資源型城市,如今,克拉瑪依正努力實現傳統能源城市的轉型發展。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產業轉型升級。上海援克前指圍繞克拉瑪依“一主多元”產業發展定位,構建起“1+3+6”產業科技援克新格局,即重點圍繞石油石化1個主業,聚焦氫能及新能源、數字經濟及算力、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測試3大產業集群。尤其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測試方面,隨著上海專業力量注入,克拉瑪依打造了“上海國際汽車城克拉瑪依分基地”,吸引上汽智己等車企進行高溫、高寒、揚塵、冰面、揚雪等測試實驗,更好滿足車企出口測試需求。
助力克拉瑪依打造北疆區域科創中心,也是上海援克前指的重點工作。目前克拉瑪依已與上海科委構建實施區域科技合作模式,獲批上海市科技項目16項。此外,為深化兩地國資國企合作,上海援克前指還協助構建起滬疆對接平台、滬內協同平台、滬克合作平台等三大平台,助力當地與上海電氣、申能集團、上汽集團、華誼集團等10余家國企對接項目20余項。
深度融入“第二故鄉”
“為何而來?來而何為?去而何留?”上海援克干部人才不斷自問。為此,身在“第二故鄉”的他們,堅持扑下身、扎下根,在受援單位“任實職、分實工、擔實責”。同時,上海援克干部人才還化身橋梁、紐帶,為當地引入智力支撐。比如組建產業專項攻堅小組,引進上海交通大學專家團隊攻克耐寒輪胎技術等難題,為企業新增產值千萬元。
著眼長遠,上海援克干部人才深知,援疆的重中之重在於為當地培育一支“帶不走的干部人才隊伍”。十年間,聚焦當地所需、干部所缺,累計舉辦133個赴上海培訓班次,組織培訓學員深入上海產業園區、教育基地、醫療機構、基層治理示范社區等實地學習,培訓當地干部人才5576人次。同時,通過實施“滬克訪問學者”等跟崗鍛煉計劃,先后組織34批次、600余人次赴上海跟崗鍛煉,提升綜合能力。當地還與上海長寧、青浦、普陀、嘉定四區攜手,構建滬克“4區1城”干部教育培訓合作體系,提升干部教育培訓質效。
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民生連著民心。多年來,上海援克工作堅持“民生為本”,以上海資源、經驗和理念,增強當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高水平醫療,是當地干部群眾所期所盼。十年間,上海援克醫生累計門診接診35000余人次,每年還定期前往邊遠地區、沙漠腹地巡回義診,打響上海援克醫療品牌。同時,援克醫生還幫助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創建婦科、骨科、心血管內科、腫瘤科等4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結對帶教徒弟100余人,累計培訓醫護人員6000余人次。
克拉瑪依教育工作也正持續提檔升級。目前,克拉瑪依47所中小學全部與上海結對,實現“教育共同體—學校”兩級結對。在教育協作方面,滬克兩地搭建起“名校、名校長、名師工程”交流平台,創建援疆名師工作室,形成名師帶教培養梯隊。
借鑒人民城市理念,克拉瑪依城市精細化治理有了新突破。上海援克干部牽頭研究制定全疆首個《克拉瑪依市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條例》,聯合上海行業頭部企業打造智慧交通“警企實驗室”,共同參與城市智慧交通體系設計,實現交通事故四項核心指數全面下降。近年來,上海援克前指協調新增或加密多條克拉瑪依航線,2023年開通上海經停西安至克拉瑪依的航班,近期即將開通上海至克拉瑪依直達航班。
萬裡援克路,十年踐初心。現任上海援克前指總指揮董愛華介紹,十年來,上海援克前指持續發揮上海在專業人才、產業資本、先進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優勢,扎扎實實把對口援疆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實,為助力克拉瑪依在全疆率先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貢獻“上海力量”。展望未來,上海援克干部人才將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接續奮斗、勇毅前行,共同譜寫滬克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共同繪就滬疆雙向奔赴、協作共贏的新畫卷。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任俊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