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10元停車費該誰出 市民期待虹橋樞紐優化網約車管理

2025年04月09日18:26 |
小字號

虹橋樞紐這10元停車費該誰出

隻有一次免費時長過於嚴苛,市民期待優化網約車管理

乘客在機場、火車站叫網約車,如果產生停車費,該誰來承擔?

答案似乎十分明朗:類似的場所,往往都有免費停車時長,如果是乘客自身原因導致超過入場免費時間,所產生的停車費由乘客來支付﹔如果是因司機停車在庫內等單,那費用由司機來承擔。

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更加復雜。一段時間以來,在社交平台上,乘客在上海虹橋樞紐叫網約車被要求支付停車費的帖文屢見不鮮,司乘雙方在網上針鋒相對,均認為自己不該承擔這筆費用。

停車費是如何產生的

在社交平台上,有網友分享了自己清明假期在上海的打車經歷:“落地虹橋機場打了輛網約車,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司機讓我們拉著行李去找‘熊貓’停車場不說,還要讓我承擔停車費。”發帖人稱,自己從下單到根據司機的說法下樓找車,再到上車,整個流程不超過15分鐘,自己不屬於“過錯方”,產生的停車費應由司機來承擔。

有網友稱,其全程未被告知要收停車費,直到回家看到賬單后才知道,停車費已被自動計入總費用中﹔也有網友說,自己在上車后才被告知要繳納停車費,車輛已經啟動,無奈隻得同意。梳理相關帖文不難發現,爭論最為激烈的要數在乘客按時到達上車點的情況下司機端責任的劃分,非首次進庫車輛首當其沖。原來,根據虹橋樞紐幾個停車場庫的收費規則,當日首次進庫車輛可享受20分鐘的免費停車優惠,此后車輛進出均需繳納停車費。

日前,記者在調研過程中也遭遇了“被要求付停車費”的經歷。為避免司機等待,記者在到達P7停車庫的網約車上車點后,才在“滴滴出行”平台下了單。很快,地圖顯示,距離上車點1.5公裡左右的一輛車接單了,緊接著,司機就打來電話,稱進入P7停車庫會產生費用,需要乘客負擔。“怎麼會有停車費?”面對記者的疑問,對方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再次強調了一遍“停車費10元”。直到得到記者確認后,司機這才挂了電話。這時,手機界面的車輛軌跡迅速進入了場庫內,5分鐘不到,記者順利上了車。

上車后司機才坦誠告知,這已經是他當天第3次進入虹橋樞紐了,“隻有第一次有20分鐘的免費時長,后面哪怕隻進1分鐘也得交錢,這個錢我們不可能承擔”。本以為他會將該筆費用加入行程單,然而到了出口附近,司機直接讓記者打開手機二維碼支付停車費。

規則不明,矛盾發酵

“這不是把運營成本轉嫁給乘客嗎?”對於網約車司機的這一操作,不少乘客認為不合理。“對於乘客來說,同樣都是在機場打車,壓根不會區分你是第幾次進場庫,這應該是司機運營成本的一部分。”有網約車司機對此表示認同,陳師傅透露,以“滴滴出行”平台為例,在機場、火車站等場所打車,本身就考慮到駕駛員接駕成本問題,有相對較高的起步價或基礎費,“停車費應該是包含在裡面了”。

的確,平台對於這筆費用的收取也有相應的規則。訂單結束后,記者向“滴滴出行”平台的客服人員詢問費用詳情,客服人員表示,因該筆費用系線下支付,未查詢到交易記錄,暫無法處理。至於費用究竟由誰來承擔,客服只是介紹道:“若司機未接到訂單,在機場、火車站等場站等待接單期間產生的停車費,需司機承擔。”記者在平台上車點引導界面的底部看到有一行小字標注:“虹橋樞紐停車費由司機承擔,您無需承擔停車費。”

高德出行也有相關提示,“司機師傅在接到訂單到達規定上車點所在停車場后,因等候乘客上車造成的停車費用由本單乘客支付。司機師傅完成上一筆訂單,在機場停車場等候接下一單時產生的費用,由司機師傅個人承擔。”至於記者所遇到的多次進場庫而產生的停車費,平台並未明確。

規則不明確,就給矛盾留下了發酵空間。採訪中,網約車司機也連連叫苦。曹師傅認為,如果司機在停車場外接了訂單,費用應該由乘客自己承擔,“因為車子進車庫純粹是為了接顧客,有點類似高速費。”由於平台對司機取消訂單有限制,他往往都會提前跟乘客溝通,爭取理解,“有的時候乘客明明同意把停車費加進車費裡,結果一投訴,平台就會以亂加附加費處罰司機。”讓乘客掃碼支付停車費顯然是司機根據平台規則找到的應對投訴的方法。

管理模式需進一步優化

雙方都認為“不該我付”,於是不少網友將矛頭轉向停車場管理方,認為不該設置這樣的門檻。

對此,同濟大學交通學院副教授李林波認為,虹橋樞紐幾大停車場目前的收費方式,旨在快速疏散場內交通、緩解庫內擁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停車庫提供的是停車功能,其本質卻是為出行者提供必要的接送機便利。利用價格杠杆進行適度分流並提高停車場所整體運行效率是必要的,體現了管理方的深層次考慮,不能全盤否定。”不過,他覺得,當前樞紐對於網約車的管理手段過於粗放。“隻有一次免費時長的確過於嚴苛,普通人去接送兩次也是有可能的,更別說網約車了。虹橋樞紐對於網約車的管理手段亟待優化。”

4月2日,杭州東站上線的“網約車精准車位實時推送”試點功能或許值得借鑒。去年7月起,杭州東站推行了“人找車”服務模式,網約車上客區內配置了實時信息大屏,支持掃碼查詢、手機NFC感應等多種交互方式獲取車輛信息。今年新試點的功能則是在這個基礎上做了進一步優化:當接駕車輛到達停車位后,即可直接在最新版“滴滴出行”App上和步行引導卡頁面實時查看接駕車輛的精准車位號,叫車、找車、上車全流程實現了線上可視化。

今年,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將基本建成,虹橋大樞紐也將承載更大范圍的交通連接。李林波說:“這就需要基於一體化理念,利用好大數據,做到規劃、設計與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精細化部署,這樣才能極大提升交通運行的效能。”

當然,網約車平台也不能置身事外,要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李林波建議,平台需要制定更詳細、合理的運營規則,盡量避免矛盾糾紛的產生,同時應積極跟交通樞紐管理方謀求合作,合力尋找問題的最優解。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栗思)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