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藝術夜校春季班開班 銀發族學形象管理

內外兼修,銀發族學形象管理
市民藝術夜校春季班開班,首次引入學分銀行制度
■總校開設的銀發形象管理課程迎來首批中老年學員,其中年齡最大的70歲。這是一門關於美的課程,不只是教大家如何穿衣打扮,而是幫助學員一步步找到個人的風格和個人的色彩,並糾正顏色鮮艷就顯年輕的誤區等
上海市民藝術夜校正式向銀發族敞開。昨晚,市民藝術夜校春季班開班,總校開設的銀發形象管理課程迎來首批中老年學員,其中年齡最大的70歲。
今年夜校春季班開設483個點位,共1552門課程,招生3.5萬人,首次開設的中老年班有600名中老年學員、20多門針對中老年人的課程。打破“18歲至55歲”的招生限制后,中老年市民也能在夜間走入家門口的美育場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務。
銀發形象管理課程是一門關於美的課程。晚上7時剛過,授課教師周偌晨打開課件,首頁特地選擇了一頭銀發的老年模特照片。教室裡,不少學生頭發已經花白。
“我們不只是教大家如何穿衣打扮,而是幫助學員一步步找到個人的風格和個人的色彩,從而發現自己,成為真正的‘自己’。”她的課件上列出了課程目錄,包括美學、形象美學解讀,如何選對色彩、搭對風格,個人妝容打造、配飾點睛搭配等。最后一堂課是學員風採展示,這是夜校的保留項目。在這門課上,學員需要根據所學內容重新設計自己的形象,互相分享和點評。
學員以女性為主,大部分人的服裝“色彩”感不強。58歲的張阿姨穿一件白色的新中式馬甲,戴一對金耳環,卷發清清爽爽地夾在腦后,看起來遠比實際年齡年輕。退休后,她仍在返聘工作,白天還要去上班,這是她選擇來上市民藝術夜校的原因。“晚上時間更充足些,活到老,學到老,我總想多學一點。”她說,這門課的名字讓她很感興趣,也很“對口”。“生活在大上海,個人形象也得能代表大上海。”
丁阿姨快70歲了,想來上課提升自己的氣質。她留著短發,穿一件灰色外套,背包放在一旁的座位上。“這門課程很新穎,比較吸引我,我在上海老年大學學朗誦,覺得這門課也許對朗誦有一些幫助。”老年大學白天上課,她不介意晚上再來夜校。“時間還好,不算太晚。我對市民藝術夜校向往已久,以前這個年齡段沒有,沒有機會加入進來,這次終於如願。”
整個學期結束后,也許學員的形象會變得色彩繽紛起來。周偌晨有著自己的教學願景。“當下整個社會都進入了一個美學經濟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用美學進行重組。比如年輕時我們去書店只是買書,如今去書店除了買書,可能更多是享受它的環境。在這樣一個時代,很多人對自己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不僅是穿好看的衣服,還要內外兼修。上海是一個文明城市,一個城市的文明形象,靠我們每一個人的形象來組合,我們每個人都要把自己打造成為城市的亮麗風景線。”
值得一提的是,這門課程原本更多針對職場女性群體開設,如今搬入市民藝術夜校的課堂,針對銀發群體特點重新設計。“美育框架的底層邏輯是不變的,變的部分更多體現在課程互動上,比如糾正銀發群體顏色鮮艷就顯年輕的誤區等。”授課教師蔡克非表示,中老年市場很大,需求量也很大。“我周圍的同齡女性大都沒有受過系統美學訓練,趨向於別人買什麼,我就去買什麼。隨著這個群體越來越多,這門課程的受眾也會越來越多。”
“因為存在需求,夜校經研究首次推出中老年班,希望推動面向銀發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黨總支書記、館長吳鵬宏介紹,原先夜校學員的年齡范圍是18歲至55歲,不少超過年齡的在職職工來電表示,受年齡限制無法報名參加夜校,而老年大學一般白天開班,他們也無法上課。“中老年群體相比中青年群體,在夜校報名手速上沒那麼快,但口碑傳播力更強。我們也收到了很多來電咨詢,有些是委托子女幫他們搶課,有些自己想辦法來報名。”他透露,接下來會請第三方評估機構對中老年班的教學進行重點關注,包括對教學成果、教學質量等進行全方位評估,看哪些是深受中老年人喜歡的,將在秋季班進一步豐富課程、擴大教學面。
此外,今年春季班首次引入學分銀行制度,通過激勵機制,讓大家有所獲,更有所值。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一凡介紹,通過深度合作,市民藝術夜校結業証書將存儲到學分銀行中,轉化為一定的學習積分,成為個人學習成長的証明,也可以用於兌換大師課、文化場館門票等。接下來還將響應長三角一體化戰略部署,積極推進長三角學分互認工作,讓市民在上海學到的課程積分,在長三角其他城市也能夠使用和兌換當地特色課程、活動,實現一地學習、多地受益。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鐘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