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經濟中心

做“慢生意”對抗浮躁,藝術基因吸引商業入駐

2025年04月03日16:06 |
小字號

做“慢生意”對抗浮躁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品牌這幾年在田子坊落地與擴大店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田子坊的租金降了。“2010年時的田子坊,商業溢價超過當時的新天地。”多位店主這樣回憶。商業最高峰也是房租最瘋狂時,據說當時三四百平方米空間租金上百萬元,由此也“逼退”了一批文藝工作室、畫廊。

直到2019年,田子坊人氣依舊很旺。“過年時,泰康路上都是人和車,我們來上班,人都走不進去。”守白工作室負責人李詩憶說,田子坊不收門票,旅游大巴就把游客一撥接一撥送過來。

藝術基因吸引商業入駐,但過於洶涌的商業熱潮又稀釋了藝術氛圍。有段時間,田子坊被外界詬病“越來越像旅游景點”:此起彼伏的烤魷魚攤與奶茶店招牌、同質化的“到此一游”產品……加上受疫情影響,一些在外國游客中的口碑老店,如蓮池印度餐廳、丹咖啡等堅持不下去關門了。田子坊也漸漸蕭條。

幾家店鋪沒有過多透露田子坊目前的租金。但一家文創珠寶店的店主告訴記者,這裡的租金比其在浦東某商場的租金低不少。在等待國際旅游恢復期間,黃浦區田子坊地區管理辦公室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引導房東大力減免租金,希望更多小店能支撐到游客重新到來。如今,田子坊商鋪入駐率達90%,平均租金有較大幅度下降,租店鋪甚至可以“押一付一”,按月支付。這對一些小店店主來說,不失為一個機會。

趁著這波市場自發下調租金,田子坊地區管理辦公室希望能引導田子坊業態進一步優化。田子坊中央區域以石庫門為主,佔三分之二面積﹔外圍區域為廠房工業遺存,佔三分之一面積。中央區域產權分散,且多掌握在居民手中﹔外圍區域產權相對集中。田子坊地區管理辦公室引導外圍區域的房東成立“弄管會”,讓大家明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幾條外圍的主要弄堂先抱團,篩選引入的業態。讓外圍區域先調整,營造氛圍,進而帶動中央區域的自發調節。”田子坊地區管理辦公室主任朱亮說。

一個品牌經歷風雨越多,在歲月中沉澱過,就越有生命力。

“我們店採取預約制,就像老派的裁縫店一樣,客人願意花3個月等待一件婚嫁首飾。”“慕望珠寶”工作室創始人兼設計師張開麗說,他們開了線上直播,“讓消費者看我們每一件作品”。鏡頭能放大至看到珍珠上的每一條刻痕,通過直播,讓消費者讀懂“慢工細作”。

“一本好酥”也在不斷調整、適應消費市場。“一本好酥”曾將張愛玲的書單刻進月餅模具,被消費者質疑“華而不實”。后來,店鋪配套開發了讓顧客在糕點上親手拓印《半生緣》金句的烘焙體驗項目。伴著留聲機裡周璇的老歌,消費者親手體驗。這款開始不被看好的月餅,最終復購率竟翻了3倍。

“真正的危機不是業態更替,而是文化表達的惰性。”張開麗說,在電商與快消的沖擊下,田子坊有一批堅守者正以做“慢生意”的心態,對抗外界的浮躁。

一些可喜的現象慢慢出現在田子坊各個角落:年輕設計師用AR重現石庫門營造技藝,老裁縫鋪轉型非遺盤扣體驗館。“實體店若沒有生根的心態,注定被淘汰。而我們想証明:文化底蘊與商業價值可以共存。”張開麗說。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唐燁 見習記者 牛益彤)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