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市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

70余年滬上工人新村,方寸之地如何緩解停車難?

馬作鵬
2025年03月27日15:55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紅瓦白牆,梧桐掩映。

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一村,在2021年完成舊住房成套改造后,這片建成74年的建筑群實現了“歷史風貌”與“現代生活”的共生。

完成舊住房成套改造的工人新村

完成舊住房成套改造的工人新村

煥然一新的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白領和年輕人來此居住,為這片城區的建設與發展注入了蓬勃活力。但隨著人口密度的攀升,狹窄的巷道與有限的停車位逐漸不堪重負。

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源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施雲霞和物業工作人員注意到,因為住戶車輛持有量與車位數量比例失衡,部分業主還存在“一戶多車”,“圈地佔位”現象也屢見不鮮,鄰裡關系一度劍拔弩張,10元/天的無差別對待式低價停車政策,更是讓小區成了周邊商戶、白領通勤族的“停車場”——停車矛盾,出現了。

“我們意識到,停車難,看似是‘搶車位’的利益博弈,其實是民心向背的站位問題,看似是空間問題,其實是基層治理的能力問題。”施雲霞說道。

居民投票決定《停車管理辦法》

居民投票決定《停車管理辦法》

於是,居民區《停車管理辦法》的制定,勢在必行。

有居民說,“車位優先滿足業主,這是法律給的底氣。”

還有居民說,“小區老年人居多,子女來探望老人是不是要預留親情車位?”

……

源園居民區發揮黨總支引領作用,通過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方式,召開居民議事會,廣泛聽取意見這樣達成共識:業主必須滿足“三証合一”(行駛証,駕駛証、身份証),探親車“親情價”等舉措,這樣既有剛性約束,又留溫情余地。

居民區內車輛停泊管理有序

居民區內車輛停泊管理有序

新規實施首周,物業發現還有人用三輪車,電瓶車佔位﹔大幅調整臨停費用,以及啟用順號排隊方法還有部分居民無法理解。其中幾個租客反應極其強烈,不認可管理辦法,甚至“堵門”抗議。

治理需要共同參與,形成合力。施雲霞和同事們通過網格聯席會議,多部門聯動的形式對他進行約談和制止,並且與他的房東進行溝通,最終使對方認識到自己的誤區,遵守了管理規定。同時還整合其社區志願者等多方力量,依托“多方聯動式協作、群眾參與式治理”的“多格合一”模式,以黨建為引領實現了從“各管一攤”到“共治一盤”的轉變。

值得關注的是,這片居民區在經歷74年風風雨雨后,還迎來了數字化管理模式的升級。

如今的源園居民區建立智能停車系統,62個終端實時監測車位狀態。“一屏觀測”小區車位忙閑情況和具體車位,以幫助物業快速引導車輛至指定車位﹔但智慧治理不止於技術,居民區還通過與區中心醫院黨委共建對接,開辟夜間錯時停車位﹔疏導部分小區車輛停放放於醫院,實現潮汐停車,有效的緩解了排隊居民的停車難問題。

智能停車系統管理平台

智能停車系統管理平台

施雲霞說,“停車治理,任重道遠。我們找到小切口解決大治理的問題,努力讓社區更有序、更安全、更宜居,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文中圖片由受訪居民區提供)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