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重復檢查!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實現醫療檢查結果跨省域互聯互通互認

人民網上海3月30日電 (記者唐小麗)超聲、X光、血常規……明明看的是同一種病,可剛做完的檢查檢驗,換一家醫院就不算數,得從頭再來一遍。重復檢查,不但增加了患者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醫療資源。
面對這一共性難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積極推進醫療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工作,為區域內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近日,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2025年度衛生健康工作會議召開。會上介紹,過去一年,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內,上海市青浦區和江蘇省吳江區全部公立醫療機構,以及浙江省嘉善縣縣級公立醫療機構,已全部實現檢驗檢查報告的互聯互通互認。居民在這些醫療機構就診時,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重復檢查。
示范區醫療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平台顯示,2024年全年,青浦各家醫院與吳江、嘉善和上海市的醫院之間共完成“互聯互通互認”85萬余人次,人次互認率達96%﹔完成互認檢驗項目近三千萬項次,互認率為94%﹔完成互認檢查項目57萬余項次,互認率達95%。互聯互通互認工作在實際應用中的高接受度和良好成效可見一斑,有助於切實減輕患者負擔,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以往,不同醫療機構的檢查檢驗標准不一、水平不一,如何保障醫療質量,讓結果能互認、敢互認,是這項工作推進的難點。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通過對接兩區一縣信息平台和採用統一數據接口及標准,實現了醫療機構間數據順暢交換共享,這為檢驗檢查結果的互認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互認項目方面,目前已涵蓋“醫學檢驗結果互認”和“醫學影像資料互認”兩大類數十項,臨床生化、CT、MRI等臨床常見的、具有較高診斷價值的檢驗檢查項目基本實現全涵蓋,能夠滿足大多數患者跨域跨機構就醫需求。
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並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在診療過程中,如有患者遇到外傷、疾病急性發作等情況,病情變化較快,即使患者前期做過檢查,為確保醫療安全,也仍需重新檢查。為確保互認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互聯互通互認平台設置了智能提醒系統,在患者就診時,醫生工作站會自動觸發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智能提醒,方便醫生及時查看和參考患者14天內在其他醫療機構的檢驗檢查結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