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語同行,共融未來,上海首家孤獨症兒童學校探索醫教結合康復新路徑

4月2日,世界孤獨症日當天,上海市恆星實驗學校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攜手主辦“星語同行·共融未來”第18屆孤獨症日主題活動。
主題活動現場,恆星實驗學校校長徐洪妹與兒童醫學中心金星明教授作為雙方代表共同簽署合作協議。與學校合作的首批醫學專家團隊包括金星明教授、孫錦華主任醫師、金志娟副主任醫師、張媛媛副主任醫師、廖力維副主任醫師、張蓓華副主任治療師、曹慶博士等七位醫學專家。他們深耕孤獨症診療與教育干預,未來將通過定期咨詢、課題研究等方式,為恆星實驗學校提供專業支持,助力孤獨症兒童實現能力全面提升。
去年9月,恆星實驗學校成立,成為上海第一所專門招收孤獨症兒童的特殊教育學校。自開辦起,學校就著力開展孤獨症兒童學前至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採取多部門協同方式助力孤獨症兒童全面成長。學校黨支部書記張楊莉說:“我們始終堅信,每一個孤獨症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需要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全方位的支持。”兒童醫學中心黨委書記季慶英表示:“醫學與教育的結合,將為孤獨症兒童的康復帶來新的希望。我們期待通過合作,為孩子們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幫助。”
孤獨症群體的康復與融合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上海市殘聯康復處處長彭岩岩介紹,去年11月,上海正式挂牌成立兩家市級示范型孤獨症自助互助康復基地,其中之一就設在恆星實驗學校。她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夠進一步凝聚社會力量,共同為孤獨症兒童創造一個更加包容、理解的成長環境。
上海市教委基教處處長郭金華表示,要以“人民城市”理念為引領,構建孤獨症兒童教育全鏈條服務體系,推動醫教結合、康教融合。他對恆星實驗學校和兒童醫學中心的合作充滿期待,並提出三點期望:一是強化科研引領,推動康復技術向課程、教具等成果轉化﹔二是推動技術賦能,構建智慧化教育康復新生態﹔三是凝聚社會合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網絡。
活動中,中國發育行為兒科學創建人金星明教授為恆星實驗學校教師帶來主題為“開發孤獨症兒童潛能:醫—教—家—康結合”的專題講座。她從政策、行動和健康管理三個維度向現場教師傳遞了孤獨症不是缺陷而是慢性神經發育障礙的理念。“經過教育和醫學的實踐,我們看到,單純的單邊行動是行不通的。我們要把救助賦能兒童、賦能家庭、賦能學校,通過科學的干預、精准的治療和個別化的訓練,真正提高孤獨症群體的生存本領,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金星明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