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並濟" 鬆江區創新實踐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首違不罰+雲監碼+調解優先”,鬆江創新實踐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剛柔並濟”執法讓守法經營更簡單
“本以為要面臨高額罰款,沒想到市場監管局給了我們整改機會,還指導我們規范經營!”日前,鬆江區某食品商店經營者林先生收到《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后感慨萬千。此前該店因疏忽銷售了少量過期食品,但因其屬首次違法、貨值低且主動整改,區市場監管局依據“首違不罰”政策免予處罰,同時下達《行政勸誡書》監督其銷毀問題商品。
這一“剛柔並濟”的執法模式,正是鬆江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創新實踐。近年來,鬆江區從“首違不罰”的人性化探索,到“雲監碼”的智慧化升級,再到知識產權保護,實現“執法有溫度,監管提效能”。“我們追求的不僅是‘少罰慎罰’,更是通過制度創新讓守法經營更簡單、違規代價更清晰。”鬆江區市場監管局局長陸峰說。
柔性執法體現溫情
隨同《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給林先生的,還有一份《行政勸誡書》。《行政勸誡書》的推出,創新性地以勸導式、人性化的執法舉措,在積極推行包容審慎監管的同時,避免了簡單地“一放了之”“一免了之”,強化了對違法商品的閉環處置,防止再次流入市場,確保食品安全不留漏洞。
“我們既要守住食品安全底線,也要給企業留足發展空間。”鬆江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推行的“首違不罰”並非簡單“放水”,而是通過“決定書+勸誡書”組合拳,對首次輕微違法且未造成危害的企業免罰不免責。
這一模式正向更多領域延伸。在“食安碼”“明廚亮灶”等數字化場景中,監管部門對攝像頭移位、台賬漏登等輕微違規行為,以手機推送“溫馨提示”代替現場處罰。某連鎖餐飲店店長李女士說,“系統會自動提醒‘后廚地面有積水,請30分鐘內處理’,這種預警式監管讓我們少了罰單焦慮,多了整改動力。”
一碼統管為企業減負
“過去各部門輪番檢查,現在掃個碼就能聯合‘體檢’。”在上海潮膳餐飲公司,鬆江區市場監管、公安、城管三部門執法人員亮出“雲監碼2.0”,兩小時內完成食品安全、消防設施、油煙淨化等12項檢查,檢查結果實時上傳系統,企業現場簽字確認。
多個部門“進一次門、查多家事”,避免多頭檢查、重復檢查,也為被檢查單位減負。“‘雲監碼2.0’上線以后,我們可以通過系統與執法部門預約時間,避免了突然檢查和多頭檢查對我們經營的影響。各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不僅節約了時間,我們也能及時在線了解檢查結果,非常高效便捷。”潮禧鬆江店店長俞海飛說。
作為全國首個數字化跨部門監管平台,“雲監碼2.0”歸集了27個部門監管事項,實現“掃碼預約檢查、數據雲端留痕、行風全程監督”。鬆江區市場監管局信用監管科副科長周鵬算了一筆賬:系統上線后,企業迎檢次數平均減少65%,執法人員文書制作時間壓縮80%,而問題發現率反而提升15%。
知產保護加速解紛
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鬆江同樣打出創新牌。某科技公司商標被侵權案,通過市場監管局與法院的訴調對接機制,僅用20天便達成調解協議,比常規訴訟程序提速4倍。
據悉,鬆江區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探索行政調解機制,縮短了化解糾紛的時間,降低了商標權利人維權成本,維護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目前,鬆江區知識產權局已與鬆江區法院簽訂《關於強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的實施意見》,共同探索建立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優先推薦機制。鬆江區法院對於一些適合調解的商標侵權糾紛案件,通過“上海市多元化解矛盾糾紛信息化平台”推送至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區局聯系當事人,在征得雙方同意后開展調解。通過耐心細致的調解工作,糾紛雙方對案件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態度逐漸從對立走向緩和,最終達成調解協議。
“我們聯合法院建立‘調解優先’通道,專業人員介入厘清爭議焦點,既保護創新又避免企業陷入漫長訴訟。”鬆江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主任王穎表示。今年以來,鬆江全區通過行政調解化解商標、商業秘密糾紛19件,平均處理周期縮短至28天,履約率達100%。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李成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