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帶動消費漲約三成 時裝周連通秀場商場連接四方

2025年04月02日09:14 |
小字號

十場首發、百場首秀、千場首展,中心城區36個合作地標帶動消費漲約三成

時裝周連通秀場商場連接四方

昨晚,上海又迎來一場時尚派對。西岸藝術中心N館裡,專業運動員、時尚設計師、明星偶像匯聚一堂,國際運動品牌耐克以一場聲光交錯的閉幕大秀為2025秋冬上海時裝周畫上圓滿句號。

過去一周時間內,上海時裝周匯聚國內外前沿品牌,密集呈現近十場重量級國際合作首發、近百場新品發布首秀和近千個品牌訂貨首展。與此同時,全城36個合作地標同頻共振,連接秀場與商場,帶動周邊食、宿、游、購消費增長約三成。

一年兩季的上海時裝周,不僅是全球矚目的時尚盛會,更是上海實現商業能級躍升,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鮮活縮影。

“首發經濟”競現國際品牌

今年的上海時裝周,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是,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首發首秀越來越多元。在長寧區虹橋聯合大廈MODE展,來自12個非洲國家的22位頂尖設計師帶來非洲頂級奢侈時尚品在中國首次亮相﹔前灘31GLAM特色時尚發布上,英國高端禮服品牌MARCHESA首次在中國進行發布﹔在新天地主秀場,來自越南的時尚品牌LSOUL呈現亞洲首秀,並官宣中國首店將入駐TX淮海。

“引進來”說來容易,但是要打通各個關節,形成產業流通閉環,變流量為“留”量,背后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繡花針般的精細功夫。就在上海時裝周舉辦前夕,上海發布首發經濟3.0版,在延續去年7項政策措施的同時又新增加3項措施,進一步提升首發環境,建立首發、首秀、首展的進口商品通關便利“企業服務包”機制,提供更精細化的通關服務。“我們希望更多品牌能夠在上海扎根發展,從一場首發活動、一場首秀發布,到開設首店,再到未來在上海設立總部,進一步走向世界,取得更大的發展。”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說。

不斷迭代優化的政策,持續為“首發經濟”注入能量,打通秀場與市場,將國際聲量轉化為在地銷量。去年意大利奢侈品牌盟可睞(Moncler)首次走出歐洲,選擇在上海時裝周舉辦時尚創意盛典。大秀之后,品牌銷量增長超過40%,並連續在上海興業太古匯和港匯恆隆廣場落地兩家實體店。今年,迪士尼中國攜手10家本土品牌亮相,呈現首個以《玩具總動員》為靈感的時裝秀,同期在張園設立快閃店,為市民和游客帶來玩具總動員主題的周邊產品。

“上海時裝周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城市的活力以及消費者的響應度。”上海市商務委表示,在國家向消費型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上海時裝周升級為連接四方的“多面手”,既是展示前沿時尚風潮的窗口,也是促進全球產業合作的推手,更是國際品牌試水中國市場,推動新品、新店首發的橋頭堡。

“上海秘籍”出彩本土設計

國際品牌固然吸睛搶鏡,但“外循環”的血液無法成為上海時裝周真正長久的生命源泉。縱觀紐約、倫敦、巴黎、米蘭全球四大時裝周,無一不是憑借本土品牌巨擘與強大的時尚產業鏈,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在時尚消費版圖中開疆拓土。“如果隻有國際品牌,上海時裝周既不能代表上海,也不能代表中國。”上海時裝周組委會主任、東方國際集團董事長童繼生說。

因此,上海時裝周從2003年誕生之初就天然肩負著一個使命——讓全球四面八方的鎂光燈聚焦於中國品牌,通過時裝周的平台作用,賦能本土設計力量,培育中國時尚品牌。為了跟上國際節奏,2008年開始上海時裝周變為一年兩季,3月發布秋冬新品,10月發布春夏新品。

經年累月的探索之后,上海打通任督二脈,摸索出了一套“上海秘籍”。首先是打破“次元壁”,通過國際跨界合作,提高本土設計品牌的顯示度。例如今年杜嘉班納與中國設計師方妍楠成功“牽手”,幫助其登上米蘭時裝周發布個人首秀,並在上海時裝周期間,將其作品引入杜嘉班納的線下體驗空間向公眾展示推介。百聯股份攜手時尚權威平台WWD CHINA,發起2025 HERITAGE NEXT《蝶戀花》系列活動,在永安百貨落地非遺創新時尚大展。上海時裝周的多年“老友”,全球數字支付公司Visa本季助力獨立設計品牌Short Sentence在新天地發布新品。

在更深層面,上海時裝周通過市場洞察、對接買手資源、搭建銷售網絡及全鏈條服務,幫助初出茅廬的新銳設計師實現商業落地。多年來,上海時裝周持續推出“亞洲最大訂貨季”,聯合不同定位的SHOWROOM(展示廳),打造了精細化的品牌推廣平台。“全球的買手匯聚於此,選訂設計師下一季的新品,通過以銷定產的方式,經過2—4個月就能到達消費者身邊。”上海時裝周相關人士說,如今這也成為上海時裝周最具活力的部分,“很多設計師在此期間就能完成全年三分之二的銷售”。

持續的耕耘如今已初見成效,一批批本土設計師品牌崛起出圈,成為時尚界的“新寵”。原本從事供應鏈的針織品牌覺織轉型成衣制作,今年首次走上上海時裝周的秀場發布新品。上海本土設計師品牌SHUSHU/TONG一路紅到韓國,甚至吸引韓國入境游客到上海的品牌旗艦店掃貨。店員告訴記者,現在店裡每天都能聽到韓語,韓國客人的銷售佔到了總銷量的近三成。

時尚地標引領全民消費

當國際品牌不斷涌入,本土設計力量奮起發力,如何進一步將上海潛在的時尚能量指數倍放大?去年3月,上海時裝周首次發布18個“上海時裝周合作地標”,承接時裝周期間舉辦的一系列首發首秀首展活動。之后兩季名單不斷擴充,如今已在全市各中心城區推出36個首發合作地標,囊括上海新天地、C·PARK海粟文化廣場、洛克·外灘源、興業太古匯、前灘31等浦江兩岸的潮流文化地標。

在不同的合作地標中,上海時裝周推出時尚工坊、即看即買、品牌快閃店等新型消費模式,帶動全城沉浸於一場大型的多維度時尚派對。以上海新天地為例,3月29日、30日兩天,區域聯動7家場內商戶於新天地時尚二期呈現以FASHION CHECK為主題的“生活時裝秀”,帶動DESCENTE、EIN for Living、FILA等走秀商戶當日業績較平日日均增長三四倍,較去年同期帶來三位數的銷售增長,其中EIN for Living在走秀當日更是創下營業額歷史新高。

從空間到內容延展,上海時裝周還與上海光影節等活動聯動,串起文旅商體展,形成消費的輻射效應。據統計,上海時裝周舉辦期間,帶動活動場地周邊食、宿、游、購消費增長20%—30%,個別地標增長率達100%。

長遠來看,上海時裝周也為合作地標帶來時尚文化資源,吸引更多品牌、藝術活動入駐其間,助力城市空間獲得生生不息的經濟活力。以C·PARK海粟文化廣場為例,成為上海時裝周“認証”的時尚地標后,已吸引訪客超百萬人次,舉辦了幾十場時尚潮流活動,還有上海李寧中心、帆書、禾賽科技等總部型企業入駐。

從全城矚目的時尚盛會,到全球參與的時尚產業,再到全民共享的消費盛宴,上海時裝周的長尾效應還將伴隨春意繼續釋放……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葉宇 吳衛群)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