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啟動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

市教委介紹,上海在新一輪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中,引導應用型高校主動面向社會經濟主戰場,緊貼重點產業需求,編制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加快構建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機制。
近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電機學院5所試點高校發布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並與企業簽約共建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正式啟動實施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詳見↓
讓企業需求精准對接
推進人才培養與發展需求適配
應用型高校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力軍。為引導高校緊密對接區域經濟產業發展所需,主動優化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的模式,上海選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電機學院5所高校先行開展試點並逐步推廣到全市高校。強化高校改革內生動力,由試點高校遴選若干基礎較好、產業特色明顯、校企合作緊密的二級學院(專業)開展全方位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據悉,5所高校均緊貼行業企業需求,選擇試點學院(專業),包括: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城市軌道交通學院﹔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香料香精學部和智能技術學部﹔上海電力大學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智能制造專業群和標准化工程專業﹔上海電機學院機械學院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本次改革試點引導應用型本科高校轉變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適配度,緊跟科技變革步伐,對接產業最新需求,主動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同開展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推動培養主體由學校向校企雙元轉變、培養方式從以學科體系為主向以行業需求為主轉變,建立響應及時、對接精准、多方參與的產業緊缺人才培養機制,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結構“需求側”精准對接。
讓企業的聲音足夠大
重構學科專業調整機制
本次改革試點從體制上改變學科專業設置內循環的決策流程,組建由對應行業產業主導的委員會,來自行業產業的委員人數不少於50%,且主任委員由行業產業資深專家擔任,實時研判行業產業發展趨勢和崗位需求結構變化,據此精准指導學校學科專業設置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招生結構規模調整。試點學院成立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會組成人員以行業產業專家為主,審議試點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教材、企業實習和評價教學質量、學業水平等事項。構建學校辦學與產業需求反饋機制,緊密跟蹤市場需求,根據前沿領域和產業發展需求加速推進專業布局調整與結構優化,與行業產業共同制訂學科專業建設規劃,推動培養體系從“學科邏輯”向“產業邏輯”轉變、培養方式從“標准化培養”向“定制化培養”轉變,縮短人才供給的響應周期。
讓企業融入全過程
重塑人才培養體系
本次改革試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托產業需求優化招生選拔與培養方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上,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實現學生培養與產業企業的需求精准對接,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建設應用型協同育人平台,探索實行學校教師+企業導師、課堂學習+企業實習、專業教材+行業標准、理論測試+項目設計、實踐教學基地+企業生產場所、實踐教學作業+企業崗位任務等多維度、全要素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學水平、企業發展、產業創新和就業質量的同頻共振。實踐上,共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充分利用產業園區、大學科技園、行業龍頭企業等優質資源,根據企業提供的生產服務真實場景和技術要求構建實習實訓環境,建設產學研用一體的綜合性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干中學、在學中練。根據學生學習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系統設計實習實踐環節,打造“學校+企業”雙學習環境。師資上,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在教師招聘和專業職務晉升時優先考慮具有行業背景或企業工作經驗的人才。推進企業案例、企業產品進課程,邀請企業工程師、高管上講台,打造行業產業共建課程。深化高校和行業產業合作,採用互聘、雙聘機制,聘請企業高水平專業人才參與教學。
讓企業成為評價主體
優化考核評價機制
本次改革試點完善應用型本科高校評價標准,以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行業的成效作為學校辦學績效的主要考察指標,建立畢業生職業發展跟蹤評價機制,構建以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實際服務貢獻度、特色優勢顯示度等為評估重點的辦學評價新模式,推動應用型本科高校調整辦學理念和資源配置模式。完善學生學業評價機制,突出實踐應用導向,鼓勵與企業合作開展相關行業任職能力認証,強調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完善教師評價機制,強化教師在相關行業的經歷、與企業合作的質量,使用新技術和新案例開展課程改革的成效,突出對教師開展產教融合教育教學的成效評價,引導教師在產教融合“賽道”上積極開展人才培養工作。
上海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及時總結試點經驗,統籌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科研創新、資源配置、內部管理的整體性改革,培養產業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引導全市高校在融入主戰場中比作為、強貢獻,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城市發展。
資料:市教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