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全城千場活動,美育直達身邊

市民文化節主會場首次走進商圈帶來更多人氣

2025年03月30日08:50 |
小字號

昨天,上海市民文化節啟動,千余場活動在全城開展。外籍人士參演武術節目《中華武魂》﹔青少年表演滬劇選段《朵朵紅雲 永遠跟黨走》﹔民樂藝術家現場演奏經典動畫片配樂。 均本報記者 賴鑫琳 攝

走進嘉定安亭的嘉亭薈商圈,文化氣息扑面而來:商場中央的舞台上,群眾文藝“百團匯演”熱鬧登場,由於座位有限,不少市民圍在四周,站著看完了全場演出﹔二樓中庭則開出了首家嘉定區非遺主題線下綜合店“嘉有好店”,嘉定竹刻、安亭藥斑布等非遺項目在這個迷你展覽館中與市民見面……昨天,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在“城市美育日”正式啟動,主會場設在嘉定。與此同時,演出、集市、快閃、國潮、非遺、AI互動、City Walk等千余場活動在全市各區的商圈、街區、社區、公園、廣場、水岸、綠地展開。

“主會場首次走出文化場館,走進大型商圈,不僅為商圈注入了文化,也帶來更多人氣。”上海市民文化節指導委員會秘書處辦公室主任、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吳鵬宏說,“通過文旅商體展聯動,不僅提升全民美育素養,還可以促進文旅消費,更好地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發展雙豐收。”

“嘉有好店”中,不少市民在琳琅滿目的非遺產品前駐足。“這是‘嘉有好店’的首店,傳承人平時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我們這次召集大家集中售賣,既想向市民推廣非遺,也希望促成非遺傳承人之間的合作。”嘉定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職員李南倩特地穿了一身中式服裝,她向記者介紹,擺在店內的共有24個嘉定區的非遺項目,總計150多款商品。

店內一角,王阿姨專心致志地挑選洞簫。“我是初學者,剛上手,就覺得它很好吹,傳承人制作的洞簫和網上買的很不一樣,竹壁的厚度、音色那種空靈的感覺都不一樣。”

“總體來看,大家對嘉定竹刻最感興趣,畢竟它是國家級非遺。”李南倩觀察到,八分園的搪瓷杯和中式糖果則是銷售的熱門產品,“今天首單開張的就是厚米系列的搪瓷杯,古怪又可愛,很受年輕人的喜歡。上周F1賽事期間,搪瓷杯也受到很多國內外游客的歡迎”。

“首店開出后,我們今年計劃在一些商圈、酒店、景區布局非遺主題的‘嘉有好店’,讓大家領略嘉定非遺的特色。”嘉定區文旅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朱旭說。當日,嘉定區“社會大美育”聯盟成立,47家成員單位攜手,推動美育資源直達市民身邊。“嘉定這幾年一直在打造一個集群化的公共文化體系,集合全區的公共文化場館、民營文化場館,包括藝術類的協會、培訓機構等美育資源,通過嘉定的品牌項目,把美育資源導入商圈、社區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讓文化資源觸手可及。”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上海曾經的老城廂。”《上海新發現:海派城市考古》作者丁廣吉帶領一群生活工作在上海的外籍人士“走讀”上海,從老城廂一路前行至陸家嘴。這場由市群藝館主辦,全長1.5公裡的“穿越時空的海派之旅”,讓老外們感慨上海百余年來的滄海桑田,“更愛這座城市了”。

另一群老外,則通過武術這一傳統文化,融入上海這座城市。“我小時候特別喜歡成龍的電影,很想去中國學功夫。”瑞典人大熊是一名演員,喜愛中國文化、熱愛中國武術,來上海后,他慕名找到虹口精武會的老教練高鐵鳥學習心意拳,現在打得有模有樣。

當日,大熊走上了市級群文匯演的舞台,和其他幾位外籍武術愛好者共同表演《中華武魂》,展示盧氏心意拳和八卦掌。虹口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虹口國際化社區的打造,越來越多外籍人士被虹口獨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活動。

在“城市美育日”,處處可以感受到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海派文化魅力。在襄陽公園,徐匯區以電影之名,開啟市民美育“第一課”。今年,徐匯區結合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的契機,將聯動區域內院團院校、文化場館,推出涵蓋“電影+音樂”“電影+閱讀”“電影+美術”“電影+旅游”的美育系列活動,120項精彩內容覆蓋全區40多個公共空間和點位。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張熠 )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