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村一年分紅1.4億 梅隴鎮做大集體經濟"蛋糕"

閔行區梅隴鎮探索多樣化發展途徑,穩步做大集體經濟“蛋糕”
一個鎮18個村一年分紅1.4億元
最近,在閔行區梅隴鎮,作為一家鎮集體企業,翔梅公司一下子引進兩家企業,年新增稅收預計可達700多萬元,開局形勢喜人。
目前,梅隴鎮集體持有物業總面積254萬余平方米,在閔行全區位居第二。近年來,該鎮採取“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制度保障、人才支撐”的方式,挖掘各村資源優勢,探索出適合本地的多樣化集體經濟發展途徑,穩步做大集體經濟“蛋糕”,促進了鄉村全面振興與農民增收。
據統計,2024年,梅隴全鎮農村集體經濟總量達155.83億元,在全區位列第三﹔淨資產51.6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4.11%﹔收益分配覆蓋18個村,分配總額達到1.4億元﹔進入市平台的公開招租交易金額為5.05億元,完成年度目標比例132%。
激活企業“造血”新動能
集體資產利用效率低、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是高質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面臨的困境。為充分激發集體資產的發展潛力,梅隴鎮行西村推出“班子成員認領走訪”機制,按照班子成員認領、區域協作分工的方式,對園區企業開展常態化走訪。
“我們在走訪中了解到,行西村梅夏園區內一家專注於食品原料開發與技術轉讓的創新型企業——上海潤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備技術升級潛力,但遇到了場地空間不足無法建設研發實驗室的問題。”行西村一位村干部告訴記者。
為此,行西村立即著手梳理相關資源,積極與樓內其他企業開展多輪友好協商。經過多番溝通,充分權衡各方利益,村裡最終達成一致方案,為企業在同一樓面調整新增了332平方米的場地,用於建設研發實驗室。不僅如此,村裡還通過落實配套政策,指導推動企業轉型。
目前,潤興生物科技已組建了6人研發團隊,從單純的轉運貿易轉向“天然食品添加劑研發+生產”模式,成功開發出多項新型食品解決方案。“得益於‘班子成員認領走訪’機制,我們獲得了更精准的幫扶,在自己的賽道上實現了快速發展。”潤興生物科技負責人說,下一步,企業將以科研為抓手,繼續增強盈利能力,為所在地的經濟建設發展做出貢獻。
“一手直租”聚合資源優勢
梅隴鎮民建村的“一手直租”模式,是該村結合轄區資源和企業需求探索出的“招牌”。該模式聚合資源優勢,讓工作人員清晰掌握了轄區業態,牢牢把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直接和企業對接需求,精准提高了服務企業的質量,進而提升出租效益。
“這種模式最直接的好處,是降低了企業的租賃成本,提升了我們的招商吸引力﹔同時,也避免了‘二房東’分租亂象,降低轉租帶來的經營風險和治理成本,對我們做好安商、穩商、企服等工作具有很大幫助。”民建村黨總支書記說。
上海恩信儀表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及專精特新企業,長期以來在儀表研發、生產領域深耕細作。入駐民建村轄區后,企業租金成本明顯降低,使其能將更多資金投入研發與市場拓展中。2024年,民建村憑借“一手直租”模式下緊密的企服對接機制,積極幫助企業申報閔行區春申金字塔人才計劃,最終,企業成功獲評精英人才1名、青年創新人才2名。
可以說,“一手直租”模式進一步發展壯大了民建村的集體經濟實力。去年,村裡新增注冊內資企業77家,其中市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家﹔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家,其中漢寧化學(上海)有限公司還被納入了區重點生物醫藥企業名單。
“產業鏈”招商促集體發展
梅隴鎮的食品產業集群在全市聞名。其中,避風塘、西貝、斗品膳等知名企業都集聚在鎮集體公司翔梅公司板塊內。“這些食品企業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在生產、運營、管理、研發等方面各具優勢,加之食品產業是一個涉及廣泛、聯系緊密、互動頻繁的產業,對上下游企業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翔梅公司負責人說。基於此,該公司明確了“抓穩優勢產業,強化產業鏈招商”發展路徑,緊緊抓牢“中央廚房”這一特色優勢產業,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並通過資源共享、交流互鑒、優勢互補等方式吸引上下游企業入駐,不斷完善產業鏈,讓產業發展的整體競爭力明顯提升。
目前,翔梅公司板塊內不僅有原材料供應、食品加工、包裝等企業,還有物流、銷售等多家下游企業,在園區內營造出食品產業聯動發展的積極效應。此外,轄區內還吸引了不少制造業的優質企業,經濟業態多元融合,有效激發了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2024年,翔梅公司以園區經濟為載體,完成地區生產總值達17.76億元,稅收收入3.4億元,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黃勇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