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I"推動爆發 提詞AR眼鏡核心技術就在上海

提詞AR眼鏡核心技術就在上海
昨天,2025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開幕,眾多企業家匯聚上海。有意思的一幕是,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大會上全程“脫稿”,用一副AR(增強現實)眼鏡提詞,完成了會議發言,此條新聞還登上了網絡熱搜。
這款AR眼鏡來自吉利生態企業星紀魅族。在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加持下,智能穿戴設備正在迎來新一輪風口,行業企業也聞風而動。
進入破局之年
李書福佩戴的智能眼鏡為星紀魅族去年9月推出的StarV Air2。這款眼鏡除了提詞器功能之外,還支持實時翻譯、AR導航、會議助手等功能。據第三方咨詢機構統計,StarV Air2於去年第四季度成為AR眼鏡傳統主流電商平台銷量第一,市場佔有率達到41.5%。
事實上,2025年被認為是AR眼鏡的破局之年。星紀魅族副總裁曾洋表示,目前中國在AR眼鏡商業化方面走得最快,技術和產業鏈都已經成熟,頭部企業逐步顯露。
艾瑞咨詢報告顯示,國內已形成以星紀魅族、雷鳥創新、XREAL(優奈柯恩)、Rokid(靈伴科技)和INMO(影目科技)為代表的“AR眼鏡五小龍”市場格局。除此之外,科技巨頭們也在積極布局智能眼鏡項目。據不完全統計,華為、百度、字節跳動、Meta、三星、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在今年都有涉足AR眼鏡的計劃。市場研究機構IDC預計,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1205萬台,同比增長18.3%,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5340億元。
“AR+AI”推動爆發
AR眼鏡將在2025年迎來爆發,重要的推手還是AI。隨著AI大模型加速本地化部署,尤其是DeepSeek所帶來的低成本優勢,“AR+AI”成了智能眼鏡主流技術路線,AR眼鏡不再止步於觀影和娛樂場景,而是具備多模態交互和AI助手的功能。
據了解,StarV Air2已經集成了多款成熟的AI大模型,除了星紀魅族自研Flyme AI大模型之外,還接入通義千問、字節豆包、文心一言以及DeepSeek等第三方大模型。
除此之外,市面上也有多款AR眼鏡接入AI大模型,多數均為開源大模型。Rokid Glasses搭載了通義大模型,雷鳥創新和阿裡雲也宣布將為AR眼鏡定制AI服務,百度旗下小度科技宣布推出首款搭載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R眼鏡。
上海是產業鏈聚集地
目前,“AR+AI”智能眼鏡行業的頭部聚集效應已經初步顯現,國內公司在顯示技術、AI算法和內容生態等產業環節具備一定優勢,上海就是AR眼鏡產業鏈的聚集地之一。“我今天佩戴的這副智能眼鏡,核心技術研發團隊及核心供應鏈都在上海。”李書福在會場上說。
記者了解到,光波導是目前智能眼鏡的主流光學成像方案之一,由於智能眼鏡在重量和體積上有所限制,光波導組件的輕量化和微型化都有嚴格的要求。比如,星紀魅族的StarV Air2搭載的單綠光機體積僅有0.15cc,差不多一顆米粒大小。如此小體積的高性能光機,使得StarV Air2的顯示區域更加合理,眼鏡整體的造型也擺脫了原來智能眼鏡的臃腫形態,更適合日常佩戴。
據了解,米粒大小的單綠光機來自一家上海企業——上海顯耀顯示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是全球智能眼鏡MicroLED微顯示技術的領軍企業,服務國內外多家龍頭微顯示終端廠商。
另外,StarV Air2所使用的光波導鏡片也來自上海。據上海鯤游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秘王婷介紹,智能眼鏡搭載的光波導鏡片由雙方共同研發,對波導基材選型、光柵布局、光柵微納結構設計做了系統的針對性優化,將光的彩虹紋壓制到同類產品最優的水平,保証在標准全角度環境光下,佩戴者視野上下左右各20度以內均不會出現彩虹紋。
“目前上海有著整個AR眼鏡產業最完善的產業鏈。”曾洋說,由於核心元器件產業鏈上下游都在上海,而且上海更加貼近應用市場,企業正考慮進一步加大在上海的投資。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吳丹璐 查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